高考659分文科状元没有学校想要北大更是放出狠话绝不录取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都是你害了儿子啊!这可怎么办!”
2009年的7月,何家收到了一个坏消息:北大放弃录取何川洋。
听到这个结果的一家人是震惊的,自家孩子明明是重庆文科状元,659的高分放在哪个学校也足够了,怎么会被拒绝录取呢?
正当大家疑惑气愤时,何川洋的爸爸露出了一丝心虚和懊悔之色,他心中有了一个猜测。
很快,随着这个消息的传开,不少记者都赶来调查报道,本以为是要揭露录取的黑幕,但没想到的是,却发现了何家父亲暗中的操作,也明白了何川洋被拒收的原因。
得知真相的何母崩溃不已,看着丈夫恨不得动手,而何川洋本人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不愿出门。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何川洋这个文科状元为何会是这般下场?他最终又将去向何处呢?
一念之差,后患无穷
“老何,这件事你就放心吧,不会有人发现的。”
2006年的一天,何川洋的父亲何业大将一沓子资料偷偷给了妹妹,让和负责县里宗教事务的局长万民强对接。
而他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把儿子的汉族身份改成土民族,这样一来,就能有获得20分高考加分的机会。
这样大胆的***一般人可不敢操作,但本身就在招生办工作的何业大明白高考加分的诱惑有多大,也许只差一分,儿子就要和梦想失之交臂,而这可是整整20分的加成啊!
何业大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可以冒冒险,而且他也十分小心,特地让妹妹帮忙提交资料,想着这样万一出了事也好解释。
这件事办好后,何业大回家和妻子说清楚了来龙去脉,并交代她以后要记住这个“身份”。
而何川洋本人才十几岁,是不懂这其中的弯弯绕的,他只知道父母的期望很高,自己必须更加努力的学习,并没有太在意这件事。
可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2009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何家人都陷入了狂喜,谁也没有想到,何川洋能考出如此高的分数,这可以说是他发挥超常的一次。
语文121分,数学145分,英语131分,文科综合262分,总分659分,这样的成绩一举摘得了重庆文科状元的桂冠。
这时何业大已经有些后悔,儿子的成绩如此优秀,完全不需要那20分加分也可以进北大。
不过更让他懊悔不已的发展还在后面......
很快,随着成绩的公布,各大媒体记者都开始找到何家***访,毕竟高考状元是多么好的素材,他的成功经验也可以鼓舞下一届的无数考生。
可就在这时,有群众反映,何川洋的民族身份是***的,而且还有其他人和他一样,靠着弄虚作***来享受国家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这个消息一出,网络上瞬间就沸腾了,这可是公平公正的高考啊,谁竟然在这里面做手脚?
记者们蜂拥而至,开始深挖何川洋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很快就发现了端倪,而且在当地所谓的土家族压根就不存在。
这可不得了了,重庆迅速组织了联合调查组,最后发现,除了何川洋,还有31人在民族身份上***,最终这些人的加分都被免除。
因为这些考生毕竟都还没成年,所以调查组也并没有公布他们的信息,但何川洋身为万众瞩目的文科状元自然是无处可藏,就这样成了所有负面舆论的中心,无数人指责辱骂的对象。
更让他痛苦的是,北大招生办公开宣布,绝对不会录取自己,这对于本身分数就足够圆梦的他来说,实在是一个悲剧。
在得知北大拒收的那天,何川洋将自己关在卧室里哭了很久,从光鲜亮丽的高考状元到被***喊打的“***分子”,这样的转变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几乎等于人生覆灭。
何业大也成了全家人的“公敌”,但对他来说,最痛苦的不是被指责,不是面临的职业危机,是儿子的前途被自己毁掉。
最终,何业大被免除了职务,何母也被停职,当初的一念之差换来的代价实在是太沉重了。
“我太后悔了,这都是我的错,我可以承担一切该有的处罚,但希望北大给我儿子一个机会”
何业大面对***访,脸上的痛苦是那么真切,此刻的他也想不通,当初自己怎么就被迷了心。
其实这件事爆出后,也有很多人好奇,可以看到,何川洋本身的成绩很不错,高中时期一直都是排名前几的,何业大为何还要冒这样的风险呢?
难道他就对儿子这么没有信心?其实还真不是这样的。
备受期待,全家瞩目
1991年,何川洋出生了,比起很多孩子来说,他可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何家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当时是一名老师,母亲是一名公务员,家里的条件很是不错。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自然是相对没有经济压力的,而且父母两人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在何川洋还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会每天陪伴他一起阅读,父亲也很注重儿子的文学素养。
因此,在三四岁时,何川洋就看完了连环画版本的四大名著,到了5岁识字后更是读了不少诗词作品。
这样的成长经历让何川洋有了不同的起点,加上天资聪颖,他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在2006年考入了本地的重点高中南开中学。
但也正是进入重点后,何川洋的学霸光芒就显得黯淡了一些。
重庆南开中学的师资力量强大,生源也很好,在许多同学中,何川洋其实也算名列前茅。
他的优势就是成绩均衡,没有偏科,但也就意味着没有特别亮眼的学科,不过成绩基本是在年级前十名里打转。
与之相对应的是,何川洋的目标很是明确,就只有北大,面对老师们的成绩分析和建议,他也不为所动,坚定的把北大定为唯一的方向。
对于这样的成绩,何业大夫妻其实也是不满意的,在他们看来,儿子的发挥太不稳定,如果高考没有发挥好,就很难圆梦北大。
尤其是何业大,他本身就有着一个文学梦,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希望能进入一所好大学,但因为条件不好,最终没能圆梦。
眼看如今自己一步步有了一些背景,可以“帮”到儿子,他自然不想放过,这才有了之后何业大的铤而走险。
等到2009年的高考成绩公布,何川洋的成绩好的出人意料,连老师们都忍不住喜笑颜开,可最终却都成了泡影。
这样“不诚实”的***学生,即便能力强,分数高,北大也不愿意录取,否则高考的威严何在?
都说高考中,一分就是千人万人的差距,虽说何川洋有没有加分都能上北大,但这带来的恶劣影响是巨大的。
***如这件事没有被曝光,那何川洋和其他30多名学生被加20分,其他勤学苦读,为了一分昼夜难眠的学生就成了笑话。
而且有一就有二,前面有了何川洋等人的例子,那必然很快会出现更多人想要钻漏子,高考的公平性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因此,北大毫不留情的拒收何川洋,并表示是绝不录取。那么,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何川洋又该何去何从呢?
选择复读,重新开始
在北大对外宣布了拒收何川洋的消息后,可以说等于宣判了他的“罪行”,其他高校自然也不愿意收下这个舆论缠身的学生。
而如果选择一些普通院校,无疑是自毁前程,因此在多方面打听后,何川洋有了第一个选择——尝试到香港大学面试。
香港大学此前也有过例子,招收过这类争议学生,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学生本身的综合能力,因此这次他们也给了何川洋机会。
但可惜的是,何川洋最终没有过关。
我们都知道,在内地的高中学习中,虽然英语是一门主课,也很受重视,但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还是相对教条。
这就导致我们的高中生虽然有着强大的英语词汇量,懂得各种技巧,能考出高分,但英语口语却都很一般。
可在香港,因为历史和国际因素,英语的实用性一直很强,不少大学的学科也是英语授课交流的。
何川洋就是在这上面败下阵来,英语口语水平不过关的他没有被录取,不过这对他也不是一件坏事,毕竟真的去了,也许还是会因为语言问题无法适应。
既然这条道路已经被堵死,那就只剩下一条路——复读。
这对何川洋来说是个艰难的决定,他必须放弃这难得的高分,也要顶着无数人的嘲笑和关注重回校园,而面对的,也是一个未知得到未来。
他终究是勇敢的,也许在民族身份***上,他曾经是“受益者”,但这次,他只想靠自己。
2009年暑***结束后,南开中学迎来了低调的何川洋,他变得更加沉默,似乎在酝酿着一场新生。
校园里自然也是出现了很多风言风语,大家都在讨论这个***的高考状元,这个刚刚成年的孩子承受着父母错误选择带来的后果。
不过让人欣慰的,何川洋的父母再也没有曾经对成绩的执念,他们这次只想当儿子背后的支持者。
何川洋也没有让支持他的师生失望,在复读的一年里,他的成绩依然很是优异,比起去年更胜一筹。
而被很多人但有的心理问题,他也调整的很好,和同学们也慢慢成了朋友,状态越来越好。
这让熟悉他的老师都很是惊讶,曾经的何川洋满眼只有学习,但今年的他学会了放松,还会闲聊***,劳逸结合的做法让他看着没有了过去的紧绷。
很快,2010年的高考到来了,这次何川洋的目标还是只有一个——北京大学。
当初北大选择拒收何川洋,但在事情调查清楚后,也明白这个学生并不是问题的主要人物,所以并没有进行后续的报考限制。
也就是说,只要今年何川洋的分数达到了,他是可以一雪前耻,圆梦北大的。
当高考结束的***响起,不少记者都蹲在了何家门口,试图再次挖掘出新的爆点。他们也没有失望,当高考成绩公布时,大家都忍不住为这个男生鼓掌。
何川洋以674的高分出现在重庆排行榜上,虽然不是这年的状元,但也足够惊人,毫无疑问,他最终被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录取。
不过关于他的***访并没有很多,在经历过那场舆论风暴后,何川洋不愿再被过度关注了。
曾经的错误已经过去,何川洋用自己的努力,重新走上了新的人生,这是值得敬佩的。
而他的父母也有了新的开始,父亲何业大重新成为了一名小职员,兢兢业业的工作,母亲也官复原职,这个家庭头顶的乌云随着何川洋的努力,慢慢的消散开来。
四年后,何川洋从北大毕业,不过他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一直到2017年才进入社会,开始在一家银行工作。
对于他而言,以后的人生充满了未知,也充满了希望,只要靠自己前行,就会有美好的结局。
结语
其实回顾这场高考加分***,何川洋可以说是“受益者”,也可以说是受害者,身为一个学生,家庭角色中的孩子,他没有太多的选择权。
如果不是父母盲目的想要搞特权,他不必经历这场风波,早已进入梦想的大学。
这也给其他父母都提了一个醒,不要用自己的“好意”去安排孩子的人生,过度的干涉很容易就惹出麻烦,反而害了孩子。
不过也不得不说,经历了这种挑战后,何川洋的心态也一夜成长,明白了何为底线,对他的正面影响也是不可否认的。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明白,依靠外界的力量获得的,都有可能失去,但自己的能力不会欺骗自己!
他高考659分,重庆第一名,却被北大拒录,后来怎么样了?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坑爹这个名词,但是大家却很少听到父母坑孩子的事情发生,毕竟在人们的固有思维当中,父母都是替孩子着想的,而高考状元何川洋,之前考了659分之所以被北大拒录,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因为何川洋被父母给托了后退,好在他并没有放弃,依然选择复读一年,最终以更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大。
关于高考,大多数人都不陌生,毕竟 ,高考可以算的是人生路上的重要历程,也是寒窗苦读12年最终的成果检验,高考虽然不能说是成功的标准,但却是未来人生坦途的重要助推。相对而言,高考还是最为公正的学识评判,考生 通过高考的道路,不管出身高贵还是卑微,一切都还是以成绩为结果,是社会底层逆袭的最佳途径。
与古时候的科举考试相比,高考制度已经算是绝对的人性化了,为了高考,从考生到家长,无不在用尽自己的全力,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有一些家长表面上是为了自己的孩子,难免使劲过度,不仅影响到了自己孩子的前程,还造成了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讲高考状元何川洋。
出生于重庆市巫山县的何川洋,从小成绩就非常优异,据他自己讲述,他3岁就开始读四大名著,5岁就能够自己读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6年的时候,何川洋就以677分的高分考入了南开中学,当时,他的成绩排在全县的第4名。虽然不是第一名,但是他综合的基本功还是非常优异的。
在他成功考入南开中学之后,整个高中时期都保持了非常良好的成绩,他在全校的总体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以至于当时所有的老师都非常的看好他,因为 ,他当时在学校的总体成绩基本上都能稳定在全校前5名的位置上,这显然 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时间到了2009年,何川洋也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高考的时候,何川洋沉着冷静,终于考出了659分的高分,赢得了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
对于如此高的优异分数,应该说北大,清华这等名校基本上都会争相抢夺,于是何川洋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想都没想就选择了北大,可令他感到非常失望的是,他竟然没有等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也就是说 ,何川洋当时竟然被北大给拒录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何川洋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和川洋能够考入北大清华的名校,竟然动起了歪脑筋,由于何川洋的父母都在机关单位上班,父亲是县招生办的办公室主任,于是,何川洋的父母打起了利用少数民族身份加分的主意。他的父母托关系,将他的汉族身份改成了土家族。这样一来,何川洋就可以享受高考少数民族的优待来。即便何川洋根本用不上,但是他父母的这一做法,却实实在在的坑了儿子何川洋一把。
当北大在核查完何川洋的身份后,果断的拒绝了何川洋的志愿。除此之外 ,由于他父母的这个不当行为东窗事发,连同他的父母一起双双被免职了,由此可见 ,学习成绩如此优异的何川洋却被父母坑了,不过,何川洋当时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重整旗鼓选择了复读一年,并向高考发起了第二次冲锋。2010年,何川洋以更高的分数674分,再次考入北京大学。这一次,北大完全接受了何川洋同学,还为他能够考到如此优异的分数而赞扬了他。
这件事情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就算父母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能在高考问题上违规操作,因为,这样不仅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前途,还有可能把孩子给坑了,何川洋的事迹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好在何川洋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继续复读,最终还是成功的考入了自己心仪的大学。
11年前,659分摘状元,身份***被北大拒录的重庆男孩,现状如何?
现实生活是一种很神奇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尊重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弄虚作***的人会名利双收。于是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就经常有那些看着很有经验的前辈过来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说,年轻人,你还不懂。——北大才女刘缓缓《年轻人能为世界做点什么》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全听老人言,吃亏还是自己扛。
11年前,重庆男孩何川洋,高考以659分摘得文科状元,已经被北大预录,但后面因为民族身份***,又被北大拒录。就连此前声称不受内地录取限制的港大,也纷纷表示不再录取他。
其实何川洋是一个受害者,吃了所谓的“老人言”的亏。原因就是因为他的父亲——巫山县招办主任何业大,为了让儿子在高考中得到民族加分,把他的民族由汉族改成少数民族。结果导致了儿子本可以考上北大,却因身份***被北大拒录。
一个18岁的男孩,在懵懵懂懂中接受了父亲为他修改的民族资料,又糊里糊涂地被北大拒录,其中煎熬可想而知!如今11年过去了,何川洋的现状如何?
一、从小学习不用父母操心的学霸
何川洋出生于重庆巫山县官阳镇的一个高知家庭,父亲是巫山县招办主任,母亲是巫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由于受到父母的熏陶,何川洋3岁就开始读四大名著,5岁多开始上学。
何川洋聪明、单纯,学习有方法,平时功课都不用父母操心。他多才多艺,文学功底很深,唐诗宋词是信手拈来;古筝也演绎得不错。
何川洋没有一科特别突出,也没有一科特别不好,一直是年级前十名,一次都没拿过年级第一名。
但是他两次证明了自己学霸的地位:2006年,以总分677分、全县第四名的成绩进入南开中学学习;2009年,以高考成绩659分的最高分,摘得文科状元。
很快,北京大学领先其它高校,与何川洋签订预录取协议,他填报的唯一志愿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但是不到最后一刻,乾坤未定,何川洋是否能进入北大就读,充满了变数。
二、父亲利用职务之便“只手遮天”为其改身份,不料断送其前程
儿子刚上高中,在县招生办工作的父亲就为儿子日后高考未雨绸缪,他利用职务之便,于2006年7月12日将儿子资料及申请书交到时任巫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领导手中,请其帮忙更改儿子民族成分。领导拿到资料,没看一眼,就签注“同意报批”的意见,并发放了更改证明书。
对于此事,母亲是知情的。相信何川洋也知道父亲为其苦心操办的一切,也许其也认为不怎么地道,但是平时一惯听从“老人言”的他,也只能任由父亲“胡作非为”,他也是无能为力!
不料,父亲好心之举,断送了儿子前程。北大启动录取程序,在核对预录取考生身份时,发现何川洋民族身份***,在进一步核实情况之后,决定:放弃录取重庆考生何川洋,希望所有考生以此为戒,做诚信之人,行正义之事。
随即,此前声称不受内地录取限制的港大,也纷纷表示不再录取何川洋。
消息一出激起千层浪,网络上各种评论向何川洋一家人袭来。随后,相关部门也迫于压力启动调查,处罚了与暗箱操作的相关工作人员。
至此,该***宣告结束,但何川洋的人生刚刚开始。
三、痛定思痛,决定复读
何川洋憋着委屈,把自己锁在屋里哭了整整一夜。
而他的父亲也是追悔莫及,带着哭腔对记者说:“整个家庭都快被搅散了,自己有种崩溃的感觉,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孩子。”
可以说这是何川洋18年来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他想过逃避,想过放弃,但是痛定思痛之后,他觉得还要坚强走下去。
虽然北大放弃录取他,但是北大鼓励他积极面对现实,从自身找原因,改过自新,努力在今后的道路上不再犯原则错误,做一个真诚正直的人,北京大学依然欢迎他。
也许就是这一丝丝的温暖,让何川洋坚定选择了复读之路。
2010年高考,何川洋再次惊艳世人,考了674分的高分,在重庆文科排名第十。这一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伸出了臂膀拥抱了何川洋。
经过几年的学习,如今何川洋已经从北京大学光华学院毕业,并以硕士学位的身份进入了农业银行工作。有着真才实学的他,相信在工作中也会非常出色。
四、结语
人生路上,不会总是那么的平坦舒畅,每个人都会经历过一些坎坷。有的人在坎坷中沉沦,有的人在坎坷中爆发,很显然何川洋属于后者。
他的故事既是鞭策他自己,也是对世人的一个警示。
在每个刚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也难免遇上很有经验的前辈过来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说:“年轻人,你还不懂”,此时,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所谓的“老人言”说不,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不摧眉折腰,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不失望于人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
11年前,659分摘状元,身份***被北大拒录的重庆男孩,现在怎样?
生活在现实世界里,有的人宁可一辈子碌碌无为都不愿意弄虚作***。因为,弄虚作***的人最终都没有好的结果。
11年前,一位重庆男孩因为身份***被北大拒绝录取。
现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她怎么样了呢?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何川洋,出生在重庆,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或许是父母对他的影响比较大,她小时候就展现出了对学习的热爱。
5岁进入课堂后,他的学习天赋就逐渐展露出来。
从小学开始,他的成绩一直都是排在年级前十名。
2006年,她进入了南开中学学习。
2009年,凭借着659分的成绩摘了状元,报了北大。
何川洋上高中的时候,父亲利用职务之便请人给自己的儿子改民族,从而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高考中加分。
但是谁都没想到,父亲的这一举动直接葬送了儿子的前程。北大录取程序开始后,在对何川洋身份核对时,发现其民族一栏存在着***的行为,经过再三核实,何川洋的身份确实是***。于是,北大拒绝对何川洋录取。
后来,北大专门为了身份***的事情出了声明。紧接着,各大院校也纷纷发出通告,不再录取这个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身份***的事情被曝光,当时给他办理的相关人员也受到了处罚。
相关人员都得到制裁后,事情告一段落。
对于何川洋来说,自己是不幸的,自己心里的委屈找不到人倾诉,因为父母就是事情的策划者。
他的父亲也是非常悔恨,更不知道日后怎么和孩子们进行相处。
对于何川洋来说,从小到大遇到的最大坎就是现在。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何川洋想过放弃,但是觉得自己的学业不能荒废。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从坎坷中走了出来。为了再次证明自己,她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开始了复读之路。当一个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爆发出来的能量往往是巨大的。
2010年,何川洋凭借着674分的成绩碾压众人,可以大大方方地走入北大的校门了。
进入北大之后,她也是丝毫的没有松懈,因为当年的事情一直催促着她向前走。
经过几年的学习后,他现如今已经顺利毕业,走出了北大。据了解,现在正在一家银行工作。
只有痛定思过,一个人才会真实地面对生活。
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都会遇到坎坷,面对坎坷如果你选择了歪路,你终将走不长远。
他的故事给很多弄虚作***的人敲响了警钟。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弄虚作***的人终将会显出原形。
当然了,他的故事也是告诉我们世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是能够及时改正,那就是一个好同志。
想要真正在社会中立足,单单凭借着一些小手段是不行的,需要真正的实力。
希望他的故事能够给很多即将要高考的学子敲响警钟,希望日后再也没有人走他的路。
今年重庆高考状元
重庆高考状元是何川洋,659分考上北大,却因***民族身份被拒录。
高考放榜后,何川洋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待,以659分的成绩荣膺“重庆高考状元”,随即引发了各个高校的“抢人大战”。就在自己展望未来大学生活时,何川洋却收到了北京大学的拒录通知,原因是他的民族身份***。
何川洋父亲自作聪明
何川洋得知,父亲知道少数民族在高考中会加分,便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在何川洋入学高中时,将他的身份改成了“土家族”,最大限度地确保孩子被录取。
谁也没想到,何川洋的学习生涯就这样走向了终点,即便他是高考状元,但这种行为是原则性错误,不值得被原谅。
她是江苏高考状元,被清华北大浙大一一拒绝,为何名校不敢招录?
被名校拒绝录取这个女孩叫白湘菱,她是江苏省文科状元,但因为她选修科目等级为B ,所以清华北大不招她。
江苏省的高考的总分是480分。白湘菱是江苏的文科状元,她高考总分是430分,但她的政治、历史等级却是有一个是B 。很多名校要求是选修的科目必须达到A,及以上。所以,清华、北大,乃至985很多名校都拒绝了白湘菱。
白湘菱虽然报考清华北大,但是却并没有被录取,随后她又报了浙江大学,依然没有录取。
这些学校拒绝的理由就是白湘菱选修等级有一个是B,达不到这些学校招录的条件。
其他很多985名校,也表示白湘菱不符合招录条件。
这对于这位江苏省的文科状元白湘菱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也是她最大的遗憾。
为此,很多网友当心白湘菱会因此而受到打击一蹶不振,但其实白湘还算比较坚强乐观,心态还好,没有收到太大的打击。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名校不招录白湘菱?
其实,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录取是有条件和规则的,一般而言这个条件和规则是不会被轻易打破,除非是通过特招或者是其他的方式,才能够进入到大学里面。不成规矩便不成方圆,一个人的行事必须要有所规则,因此如果各大名校破坏了录取规则,那么他们也将会陷入舆论的风暴。
第二、大学要录取一个学生是需要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请示,当然显而易见白湘菱并没有得到那些名校的破格录取。
第三、白湘菱本身是不符合大学的招生条件,并不是因为大学不招她,换句话说是白湘菱并没有达到录取的标准和条件。她虽然高考成绩430分,但是她并没有达到录取条件,因此如果她被一些名校录取的话,当其他的考生发生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就显得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