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新闻学就把孩子打晕张雪峰回应争议性发言985教新闻传播的教授粉丝量还不如我是不是有点问题
6月14日,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6月9日晚,张雪峰与中国新闻周刊聊起了今年高考,回应了此前发表“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言论引发的争议。
张雪峰图/受访者提供
张雪峰表示,不得不承认,学新闻传播的学生中有80%是没有从事本行业的。新闻传播在曾经是很好的专业,因为那个时候媒体兴盛,电台、报纸、电视台还有网站的编辑记者,现在呢?每个人都是自媒体。
从业机会和曾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我常说的要看时代的变化,还要看这个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在做什么工作,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有多大。
如果学生跟我说一定要进入媒体工作,有这个梦想,我也会建议他去学汉语言文学,而不是新闻传播,万一进不了媒体,出路和岗位是不是比学新闻的孩子要多?
在我看来,新闻传播在当下这个时代更多的属性在传播,但是你怎么看待这样一个现象呢?
一个985院校教新闻传播的教授,自媒体账号粉丝数和流量不如我,一个郑州大学给排水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这里面是不是多少有点问题?
从目前的社会环境来看,新闻传播这个专业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少量设置,但是现在二本、三本大量设置这样的专业,明明知道从业的标准是211及985以上,为什么那么多院校还在开设这样的专业?
这就是学科专业设置的问题,好在这个问题国家已经看到并且重视了,现在也在改革,未来会出现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
考研名师张雪峰称随便什么专业都比新闻强:从本科专业里面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可以当爱好不能当职业
5月16日,据中新经纬援引“鲸***v”消息,5月15日,“研途考研张老师课堂”发布***,称随便什么专业都比新闻强。
***中,张雪峰对学生家长表示,“理科590报新闻?你会崩溃的。”
“别报新闻,从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面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你可以把它当个爱好,不要把它当成职业。”
公开资料显示,张雪峰198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毕业于郑州大学,是研途考研名师。
【来源:九派新闻综合中国新闻周刊、中新经纬、鲸***v、涉事人账号】
选专业时你最看重什么?
成年人的世界里,选择大于努力,选错专业就是对不起高三努力的自己。选专业要考虑三个要素,时代红利、父辈积累和个人专长
一、时代发展与红利。
既要考虑个人的发展,也要考虑时代的进程。有一些行业他已经在过去的40年的开放的历程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他已经不再是时代主流,如果你一定要去学这些专业的话,甚至工资还不如一些体力劳动者高。
传统的工业和制造业所对应的生化、环材、机械这种专业都是现在公认的天坑专业,房地产也在逐渐走向没落啊。未来时代发展的一个关键词一定是互联网,5G,新媒体,人工智能,如果你是理科生的话,然后也不排斥成为一名程序员,咱们果断去学计算机呀,通信呀,信息安全呀,网络工程啊,软件工程等这些都行都可以,他只要跟编程沾上一点关系,用人单位的话,其实也就是看你的技术能力本身,然后如果是文科生或者艺术生的话,我们也可以往产品经理,设计,运营,销售,新媒体这些方向去发展,所以呢,就可以对应的去报电子商务,传媒,新闻,交互设计,心理学,当然如果你还懂一点编程的话,那么你就更有竞争力。
二、父辈积累。
其实很多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可以继承的家产,比如说如果父母都是电网的员工,那么你可以考虑学电气啊,以后也进入电网,如果你父母都是公务员,那么你可以考虑学很容易考公的那些专业,比如说计算机经济啊,这里有计算机了,经济学,法学,会计,中文五大考工专业。你父母毕竟在这个行业里面啊,混了这么几十年了,父辈哪怕能给你那么一点点,多出来的***、人脉和信息都足以让你比同龄人少走太多太多弯路
三,个人专长。
你天生性格就适合做的事情,更容易让你得到持续的正反馈,时代红利,父辈积累,你也大概率不会后悔,但如果只占其中的一项,那么你很有可能会在以后的学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感到迷茫和痛苦,因为你上大学那个城市很有可能就是你会待一辈子的城市,你大学四年在城市里面所接触到的一些信息,能遇到眼界,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笔财富。所以你在选专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
张雪峰:不要考西南大学.所谓考研名师都是江湖骗子吗
说考研名师都是江湖骗子,这句话有点过了。至少,当初我考研的时候,遇见的那些老师还是很好的,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
作为一名老师,他肯定是想让自己的学生考上理想的学校,因为他没有理由不希望啊!学生考上了,他就是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
我不知道张雪峰老师是出于什么考量,建议学生们考研不要报考西南大学。
但如果是我,这个考过研的老学姐,我也会建议我的师弟师妹们不要报考西南大学!
为什么?原因有三:
01:西南大学竞争压力尤其大
西南大学虽不是985,但它却是一所老牌的211高校,尤其是在西南地区,非常非常受欢迎!
这个受欢迎,一是因为西南大学的本科教育确实不错,师资雄厚,培养出来的学生很抢手。二是,用人单位,尤其是教师行业,特别喜欢西南大学的学生。在西南地区,很多中学老师都是出自于西南大学。
用人单位的青睐加上学校在西南的名气,每年考研报名的时候,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区的考生们,纷纷把志愿定在了西南大学。
学校每个专业名额就那几个,考的人多了,竞争就非常大!
02:说不清道不明的黑幕
考研,人多竞争大很正常,只要机会公平,那就优胜劣汰强者获胜!可关键是,机会并不那么公平呀?
考研,图个什么呢?不就是考取高分,上自己心仪的学校吗?
可如果你已经考取了高分,还是没上,怪谁呢?怪学校?怪你当初选择错误?
我们不能怪学校,人言微轻,你说的话有什么分量和有什么作用呢?那就只怪你当初的选择了。
我们班当时有个成绩非常好的同学,本来已经保送本校读“3+2”了,可她最后放弃,一心只想要去西南大学。最后,就硬考,准备了一年。她是我们所有考研同学中复习的最认真的,最后成绩也很好,考了398的高分,进了西南大学的复试线。
就当我们以为她能稳上西南大学的时候,却得到了她落榜的消息。而隔壁班,只考了370多分的同学反而上了。
有人说,是复试的成绩,导致她被刷。可我想说,本科出生大家都一样,知识储备也都差不多,复试能差多少呢?况且复试成绩一加权,最终决定的还是你的初试成绩!
只能说,硬性成绩够了,也不要忽略了软性因素,有些关系,有些情商,比你的努力更重要!
最后,那个同学还是回了本校读研,兜兜转转,浪费了一年的时间,还没有了“3+2”的***。
03老师不是骗子,是点醒你的人
作为考研教师,不管为名还是为利,都是希望学生靠考高分,进理想学校的。我不为张雪峰站台,他也没教过我,只是就事论事。
老师带过那么多考研学子,了解的门道比你多,有些玩笑话,反而是最想说的真话。聪明的有心人,会默默记住,不让自己做错误的选择。
那些大骂,要求道歉的人,多是该校的本科生。这很正常,每个学生都有学校归属感,不容别人质疑和污蔑。但就此牵扯到所有考研名师都是江湖骗子,有点过了。
张雪峰其实也错了,他错就错在,不该公开说了实话。
「建议高考结束后就准备考研」,如何看待张雪峰这一观点?
一、?***中张雪峰的观点是对于注定要考研究生的专业,可以早点准备。就像是临床医学专业、生化环材等专业,并非指所有的专业所有的人!考研这条路,并非适合所有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就可以。
二、?如果单看这句话,我想我是不赞成这个观点的。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截然不同。在大学生活中,老师只能说起到一个“***”作用。如果说想要好好学习,那就需要自己给自己规划一下,明白自己未来想要从事什么工作,或者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
三、?如果从张雪峰老师说这句话的初心来看,他是建议大家考研的。毕竟随着现在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就业率也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选择深造。但是大一就开始准备我觉得没必要。***考研这个过程需要张弛有度,不用把时间线拉太长。一般的建议都是从大三开始准备考研。就类似于政治中时政热点的考点,都是考前几个月几十天才会出来,所以对于某些科目不用准备太早。我认为大一可以先对考研做一个了解,大二打打基础,大三奋起直追。
四、?考研只是你人生道路中的一个转折点,无论是否想考研究生,是否考上研究生,这就看自己的规划和自己的想法啦。高考结束后应该想的是想要选择的专业以及想要选择的学校和地区。这三者才是最重要的,考研这件事我们可以放一放,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再去规划这件事。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保研。如果有这种想法的话,那么大三再努力就晚了,每个学期的成绩都十分重要,学术能力也要求较高等。针对于这个保研,可以看各个学校的具体要求。
?最后,送给高考毕业生一句话。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奋斗!
「建议高考结束后就准备考研」,如何看待张雪峰这一观点
————说实话现在的自媒体就喜欢取这种充满争论的标题,也不管是不是断章取义,流量为王!
每次出现这种争议的新闻,我建议大家都是去了解下真实的情况后再开喷,众所周知张雪峰老师是个考研领域的教育答主,但也不能直接就说人家利欲重心,无脑劝大家考验,毕竟他在原***中确实也不是这样讲的。
他在原***中是对高考生提以下三点建议:多出去走一走,把四六级赶紧过掉,该考研的专业去准备好。这三点,你作为考研上岸的过来人,而且对于将来打算有考研打算的学生来讲,哪一点是不合理的。
可能你自家亲戚家的孩子咨询时,你作为过来人也会这样说,但放在一个考研答主嘴里说出你就觉得不行了。况且张雪峰老师也不是劝所有人都考研,他说的只是有些专业注定要考研,所以你准备好做好大学的规划,这不是挺好的建议吗?
但凡是现在有刚高考完的学弟学妹过来咨询大学生活的建议,你也肯定会脱口而出做好规划吧,你也明白一个好的大学规划可以让你的大学生活天差地别,这也是为什么上了大学,可以出现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
所以无论你现在是刚高考完的学生还是准备考研的备考党,我想提醒各位一句,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最基本的信息鉴别能力一定要有,不要听风就是雨,遇到各种新闻,没有基于事实依据,不要无脑开喷。
当然,我也不是为张老师洗白,我只是陈述事实,毕竟考研这种事情,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不想参加内卷当然没问题,但有的人不得不加入内卷,所以当你站在自己要考研这种角度去理解,提前做好规划绝对对你百利而无一害。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也清楚大一是大学五彩斑斓的开始,而且我也不建议你一开始就埋头学习,即使你坚定自己要考研,也应该在大一好好体验大学生活,探索自己的无限可能性。
毕竟考研也不只考察你的单纯学习能力,更是考察的你的信息收集能力、学习专注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素养,而这些能力也都是你在大学期间需要掌握的,所以要在大学做一个全方位发展的学生,优秀的人在每个方面都可以做到优秀。
而以上这些能力都是你在大一大二中需要锻炼的,所以如果真的考研在大三开始准备即可,前期做好规划即可,然后好好享受自己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