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一年为何被现代人称作“令人称羡”的一年
苦海有涯。而学无涯,志者战高考,惰者畏高考。
高考对于我们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来说都十分重要,有人说家里有高考生的话,那位考试就是家里的老大,家中一切大小事务都围绕着他,他在学习的时候家人也尽量不去打扰,可见现在的人对高考的重视程度。可以说,高考是一次改变人生的考核,是非常非常公平的,不看脸,不看权,也不看钱,看的只是你的知识和才华,你的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每年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都是我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高考作文每年也会登上微博热搜,很多人在考前都会对试卷的难易程度进行猜测,有人说18年试卷简单,19年难,那么2020年的高考试题会不会再次降低难度呢?这个谁也说不准,完全取决于命题小组的心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备考,争取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都知道高考制度曾经断开过一段时间,恢复第一年的高考试卷十分简单,究竟有多简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难易程度:清北不是梦
1***7年的10月21日,这是值得被历史记载的特殊的一天,高考制度终于恢复了,他们的大学梦有机会实现了。这一年参加高考的人不算多,但也不少,毕竟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还是不多的,很多人在这十年体力劳动做了不少,脑力劳动却大大减少了。现在我们的高考卷子主要分为全国卷和极个别地方卷,但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并没有做到这样的统一,还是以地方的形式进行出题考核,但是分科和理科的划分倒是与现在相同。
那时的考卷真的是很简单了,先拿语文卷子来讲,第一大题是作文题,题目为"难忘的一天",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可能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写过这样题目的文章了,中学时期倒也常常出现,但是现如今高中的孩子们都以写议论文为主,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简单好写的作文题目。
之后便是解释词语题,"诽谤""踌躇""明火执仗"等五个词语的意义解释,这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也是小学初中生级别的题,但是在那时可是稍有一些难度的,但是也不算太难。再然后就是文言文加标点的题了,看来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都离不开文言文的"折磨"啊。
还有就是那年上海的一份理科数学试卷,虽说中国的数学一向都很厉害,但是那年高考的数学难度系数依然不高,有很多题甚至连现在的初中生都能够做出来,要考的知识点很明确,考核的主要内容也很基础,一点都不难,根本就没有现在举一反三的情况,实在是太幸福了。
并且整份数学试卷的计算量并不大,这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毕竟高考制度刚刚恢复,文化出现了断层,很多知识点不能及时的弥补,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十分简单,但是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数学也是魔鬼,怎么都逃不掉的。
再次探索,寻找细节
除了语文和数学,英语也是考核的一大标准,当年英语试卷的第一个大题是写出单词的变化形式,主要考的是名字单数变复数以及一个单词的过去时态和现在分词时态的拼写,这些放到我们现在就是初中生学的知识,甚至初中生都不这么考,而是放在文章中结合起来考察,难度比以前大多了。
第二个大题就是用英文句子来回答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关于你的一些基本信息的,是要会日常基本的英文交流就可以答出来,而现在的学生考察的却是阅读理解,大篇幅的英语文章阅读完以后还要理解并且选出正确答案。之后就是语法题了,语法题的词汇量依然很少,并且考察形式很简单,甚至都没有考到被动语态这一类难度的语法。
还有一道大题是将句子中的部分汉语翻译成英语,这甚至都用不上语法知识,只需要背下来基本的短语就可以回答上来了。是不是很疑惑英语卷子有没有作文题呢?其实也算是有的,只不过是将汉语作文翻译成英语作文,难度相对来说还是很低。即便是这样简单的英语卷子,在当时的中国也是令考生头疼的,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根本没有深入系统的学习过英语。
令人称羡的第一年
看了那年高考卷子的现代人都表示,这也太简单了吧,如果是我,满分肯定没有问题。1***7年的那次高考,可以说是整个高考历史上最简单的一次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对知识储备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所以同样年龄的人相比之前来说要接受的教育也就更高了,这也是导致高考卷子越来越难的原因。现在的孩子都太聪明了,如果不加大难度,很难从这些佼佼者中选出如意人才进行培养,只能通过更高难度的题目进行一步步的筛选。
那年的高考,是很美好和值得回忆的,参加考试的有将近570多万人,有十几岁正在学习的青年人,也有拄着拐杖想要凭借自己知识考到理想大学的老年人,形形***的人冲着高考恢复的新奇劲参加考试,他们都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都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考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当年考上大学的人虽然不多,但都不是一般人,如今一个个都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虽然已经过了四十多年的时间,但是高考恢复后带来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人们每年都关注着这场大规模的考试,目送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才俊步入高校,圆了少年梦。但是每每回想起高考恢复第一年的试卷,很多人还是充满羡慕,无法释怀,想着如果自己要是在那个时候可以参加高考就好了,清华北大也就轻而易举了。
高考这一制度能够发展至今而且地位越来越重要是有它自己的优势的,这一制度很好的帮助我们选拔人才,再次回想起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那年简单到哭的试卷也成了我们现在羡慕不来的了。
高考恢复是哪一年
高考恢复是1***7年。
1***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1***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扩展资料:
恢复高考的决策,是1***7年8月6日***在他主持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拍板决定的。但是,关于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一些想法,早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就开始酝酿了。1952年,我国开始实行大学统一招生,建立起了新中国的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1966年6月13日,***中央、***院发出通知,要求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7月24日,***中央、***院又发出通知,要求“从今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取消考试,***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
1966年至1969年,中国大陆所有大专院校均停止招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学教师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高等教育陷入全面瘫痪。
1***0年,为落实***“大学还是要办的”及“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的指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规定:高等学校恢复招收新生,招收初中毕业经过两年以上劳动锻炼的工农兵学员。
从1***0年到1***6年,按照“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查”的原则,全国295所大专院校共招收工农兵学员七届94万人。工农兵学员主流是好的,他们在大***的年代成为文化科学的传承者和经济、社会建设的脊梁。
但由于废除了招生考试,工农兵学员的文化程度差别很大。据1***2年5月北京市11所高校的调查,在校学员入学前文化程度:初中以上的占20%,初中的占60%,相当于小学程度的占20%。
把这些层次不同的学员集中在一个教室里接受大学教育,给教育组织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了高水平的科技队伍建设。北大、清华被戏称为“北京中学”“清华中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与恢复高考
高考制度恢复于哪一年
1***7年恢复高考制度。
1***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1***7年10月21号,国内的新闻媒体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最新消息,并表露本年度的髙考将于一月后在全国各地范围内开展。
与现在的高考不一样,1***7年的髙考是在冬天考试,有将近570万左右人报名参加了考试。虽说按那时候的学习条件,只录用了不到30万人,但它却激厉了不计其数的人再次捡起课本,进入到了求学之路的大军中去。高考制度的恢复,使国内对人才的培养再次迈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对中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也为我国在新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少年恢复高考制度
其他信息:
1***7年中国恢复高考之后,一些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知青、复原军人等都可以参加高考,并且还规定重点院校、师范类院校、农业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工作由国家统一进行分配。 1***7年的高考是在冬天举行,一共有570多万的人参加了高考,因为但是录取的人数很少,只有不到30万人,虽然录取的人数很少,但是它激励很多人重新拿起书本学习。 恢复高考制度,对中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也为我国在新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这次高考也是非常仓促的,在1***7年10月21日登报后,离考试的日期只有一个多月了,时间非常的紧迫。 在恢复高考的那一年,数百万知识青年沉寂已久的心田被激活了,而这些知识青年有学习好的,也有学不好的,甚至有人可能连初中都没有念过。 在恢复高考后的20年多年里,我国有很多本专科毕业生走入工作岗位,有些人还取得了不错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