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专用文具郑州头盔新规强制帮大众做选择的刚性思维
河南2023年考生131万,各市统一为考生配备高考成套文具,文具***购价8元;郑州强制执行头盔国标新规,头盔不合规定的两轮电动力骑手要重新配备新头盔。河南为防止高考***考虑,郑州为骑手安全考虑,虽然做出更多行动、承担起额外责任,但也使大众多花费了钱,在实施中也极易引起大众反感。
1、中间商赚差价可能促使规定出台
有人指出,文具***购价8元,河南131万考生就是1000多万元的大生意,无疑会有供应商想从中牟利,却会因质量不稳定,甚至故意降低产品质量牺牲高考考生,改变考生命运。
国标头盔按一个50元算,郑州360万辆两轮电动车就是1.8亿元的大生意,头盔行业平白增加一个空白大市场,替换原先不符合国标的头盔更增加新的消费,但检查骑手是否配戴头盔却为地方交警增加大量工作。
2、强制规定使地方承担额外责任和埋怨
无论是强制高考文具,还是强制头盔新规,无疑都是替大众做决定,虽然有着减少***空间、减少安全事故的目的。
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高考文具供应商以次充好,反而为考生增加考试难度,因文具意外影响考生的分数和命运,以致在全国引起轩然***,被网上称为在高考考生第一大省难度之上,人为再为河南考生增加高考难度。哪怕是极小范围的文具事故,也因高考的话题性而在全国高密度曝光,激起高考考生、家长的抱怨,何况高考是每个考生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时间虽短,影响却无比深远。
据统计,郑州两轮电动车至少360万辆,郑州一力担起骑手出行安全,强制要求配戴国标头盔,结果是虽然电动车骑手配备头盔,但许多人只把头盔挂在车上,并不按规定戴在头上,只在看到交警检查时才用,骑手把交警玩起了猫鼠游戏,非但多花钱增加一件累赘物品,还内心对此诸多抱怨。
北京作为首都并不强制戴头盔,只是鼓励电动自行车骑手佩戴安全头盔,搭载12周岁以下儿童,鼓励为儿童佩戴安全头盔。头盔虽然对安全重要,却也并未使首都市民万分重视。
3、强制规定对最终结果影响微乎其微
高考文具为防止考生***,现实的情况是考生自带文具很验证说会增加***行为,这其实更应该监考老师的工作,而考生自带熟悉和顺手文具更不会遭遇意外***,不会因手忙脚乱影响心理安全感,更有利于考试正常发挥。
电动自行车本身速度较慢,不像摩托车既快又走机动车道,电动车本身极少发生安全事故,更多是因为汽车造成,头盔对增加骑手安全的实际作用很小,真正能增加骑手安全的还是遵守交通法规,而不是刚性的强制配戴安全头盔。
4、与其强制性规定,不如把决定交给大众自己
没有人会比考生对考试更重视,也没有人会比骑手更重视自己安全,强制统一高考文具难以帮助考生正常发挥,反而使地方承受因文具质量问题而带来的巨大社会舆论压力;强制配戴安全头盔也很少机会增加骑手安全,反而增加骑手花钱金钱和对抗,尤其是在当前赚钱更困难的情况下,也增加交警并无实际用处的工作量,罚款更会加剧双方冲突。电动自行车只让载一个12周岁以下儿童,会限制多个孩子家长接送孩子的便利性,于鼓励出生人口的政策相冲突,两轮电动车轻便、环保、节省能源,其实更应该为方便市民生活考虑,降低居民生活成本,使市民能更好地生活。
与其强制执行刚性规定,不如放手让大众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大众以人的柔性调整、适应达成地方管理的最终目的。
河南高考统一配备文具,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
河南省决定2020年高考将统一发放文具,包括铅笔、橡皮、直尺、计算器等,这一举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 确保公平。统一发放文具可以避免因文具质量和性能差异给考生带来的影响,确保考生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测试。这有利于考生发挥正常水平。
2. 避免***。发放标准文具可以杜绝因特殊文具造成的***行为,如内置通讯设备等,这也是保证考试公平性的举措。
3. 减轻家长和考生负担。统一发文具可以避免考生和家长因购买昂贵的考试文具产生经济负担,这一举措体现了相应的社会责任。
4. 确保考试质量。语文和数学科目要求使用铅笔作答,发放统一的铅笔可以确保答题质量,避免其他笔类造成的影响,这也是维护考试质量的措施之一。
然而,这一举措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足:
1. 合理性存疑。有观点认为,剥夺考生使用自己习惯的文具似乎有欠妥当,这可能会对发挥产生一定影响。文具带来的***隐患也较为夸大。
2. 成本增加。发放标准文具无疑会增加高考举办的成本,这可能转嫁给社会和考生家庭。资金的使用也值得商榷。
3. 过度包装。有观点认为,这反映了对考生的“矫枉过正”,是一种不必要的“娇包装”,考生应具备 使用自己文具的能力。
4. 执行难度大。发放数额如此之大的文具,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配送不足、品质差异等问题,这也会影响考试的正常进行。
综上,河南省这一举措出于确保考试公平和质量的初衷,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可能遭遇的困难。是否完全必要,以及如何确保顺利实施,这需要权衡利弊、听取各方意见后作出恰当判断。但无论如何,体现了对高考规范举办的重视与对考生权益的关怀,这一初衷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