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后高考时期”的***
原标题:警惕“后高考时期”的***
可以进入内部系统更改高考分数、能利用“内部数据”分析高考志愿、掌握高校招生“内部指标”……随着高考结束,一些有关高考的不实信息又开始传播。对此,公安部门集中辟谣和提示,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6月10日《北京晚报》)
2023年全国高考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公布成绩、志愿填报、高校录取等工作,时间开始进入“后高考时期”。往往这时候,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活跃起来,围绕考生的分数查询、志愿填报、招生录取、助学金申领等等,精心设置一系列***,考生和家长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上当受骗。
如果说“修改高考分数”是一种比较拙劣的***的话,那么提前查询分数会让不少人信以为真。一些***分子通过微信群、手机短信等发送此类虚***广告链接,链接中要求填写***、准考证等信息并交纳查询费,一旦上当会有财产损失,并泄露个人信息。按照高考工作安排,教育***会在规定的时间节点统一公布考生分数,不存在提前查分情况。
等到高考分数公布,考生和家长会陷入“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状态,此时,骗子会有新的招数。一些骗子宣称自己手里有高校招生的“内部指标”“机动***”,可以帮助考生进入大学就读,有些还是名牌大学。一些考生和家长在“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下,极有可能会上当受骗。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流程,高校招生***由省级招生***统一向社会公布。考生、家长应从官方正规渠道了解招生政策和信息,勿信蛊惑。
从往年发生的案例不难看出,围绕“后高考时期”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花样翻新,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骗子还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来忽悠广大考生和家长。因此,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具备防范意识,需要查询某项信息的时候,要通过官方渠道,包括学校、教育部门、招生考试部门等官方权威渠道去查询,而不要轻易听别人怎么说,或者是到一些来路不明的网站去查询。(苑广阔)
来源:人民公安报
高考后级大学期间的常见***手法有哪些
***一 、利用“特殊关系”拿到“内部指标”
在近几年发生的高考招生***案件中,伪造文件、印章,谎称自己与领导和学校招生人员有 “特殊关系”,可拿到“内部指标”或“***外指标”的***案最多,而且也最容易让家长上当。
***二 、***“官方网站”混淆招生类型
骗子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招、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以自学考试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有的甚至伪造高校录取通知书,大部分制***团队不但负责制***证、***学历,还会找网络技术人员制作出配套的***官方网站。
***三、 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进行***
一些中介公司或者个人就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诱骗考生或家长,钻部分家长不懂自主招生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的空子,称自主招生就是学校说了算,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到自主招生的指标。
***四 、寄送伪造录取通知书进行***
***人员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提供私人账号,让考生将学费、教材费等费用打入银行账户内,然后转走,利用考生及家长入学心切,不登录省招生考试信息网或到县(市)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或直接致电高校了解情况的心理。
***五 、向考生家长承诺能获取补录名额
“补录”***中,骗子会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自己能够获取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
每年高考结束后都是涉考***案件的高发期,如何防范此类***?
每年高考结束,关于涉考***的***都会频频发生,想要防范这类***,我们一定要记住,不要随意点击那些来历不明的链接,不要随便泄露自己的***号、银行***和密码,不要随便轻信别人的话,更不要想着投机取巧。
一、提前查分***
高考结束之后,很多人等待分数的时候都是心急如焚的骗子,正是利用了考生的这个心理发去短信,表示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就能够提前获得考试成绩。或者是还有一些骗子会发去链接,要求考生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账号,等考生把这些账号都输入进去之后会发现,自己的钱已经没了。
二、精准填报志愿
有不少中介机构都会有这样的广告,那就是不会浪费一分能够精准的填报志愿,只要花1万块钱就可以了。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虚***宣传或者说是一种欺骗,因为教育部门不会和任何社会性的机构以及企业进行合作,至于所谓的内部数据,完全是无中生有的。
三、获得额外名额
可能有些骗子会称自己手里有某高校的额外名额,只需要花一点钱就能够获得了,考生家长很容易就会上当受骗。或者也有一些骗子会在考试之前就要求家长交钱,这样就能够保留名额,这些骗子通常都会谎称自己和某学校的领导有关系,能够花钱买到内部指标。所以关于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相信,不要想着去投机取巧。
四、伪造录取通知书
有一些骗子可能会直接往学生家中寄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并且要求学生把学费打入到某个账号里面,用这种方法来骗钱。学生们一定要切记在招生网站上确认自己的录取信息,而且汇款之前一定要核实清楚账号。
不管怎么说,只要我们不想着投机取巧,不轻易相信他人的话,其实是不会上当受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