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长给高考考生发出邀请信遭众人辱骂清华怎么了
2023年6月13日,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在清华大学抖音官方账号上发布了:“清华欢迎你,新征程上的筑梦人--致2023年高考考生的邀请信”。
清华大学,在我国可谓是如雷贯耳,是很多莘莘学子遥不可及的梦。因为清华大学近几年本科招生人数不到4000人,2022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本科总共招生7200余人,这两所高学府录取率只有0.03%。
因此要想考入清华北大,是极其不易的。清华北大乃是我国最高等学府,更是众多考生以及家长趋之若鹜的两所院校,但是能够考上的人简直是屈指可数,所以如果能够考上清华北大,也就是意味着你即将尝过国内最好学府的学生之一,不仅你会有一个好的起点还会成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更是***艳羡的对象。
延伸阅读: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名师指导科学填报志愿
综合分析帮你选对理想大学
清华校长怎么回应网上批评
通过正式官方渠道公开回应评论。通过查询大家都在问网得知,清华大学通过正式官方渠道(例如官方微博、***等)进行回应,明确相关决策背景、考虑因素和实际情况,同时表示清华大学将继续关注并改进问题。
如何看待拼搏百天我要上清华大学的***被恶意嘲讽这一事?
对于每个学生他们拼搏总是有自己的目标,这也说明大家都能够去理解的。同时,在于现在很多的高考学生,他们都是希望自己的高考上清华这样的事情。这是大家能够去明白的。但是没有想到就是说要有的学生他们想要去上清华北大,全面也有被大家所进行嘲讽,而对于这件事情的发展,实在是让我们大家感觉到非常的难以忍受。
还有我们大家也明白,就是说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权利,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是我们大家所能够去体会到的事情的了。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他们都是想去清华北大,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在现在却要被进行恶意的嘲讽,这样事情的发展也是让我们大家感觉到非常难以去进行理解和想象的了,因为我们大家都明白的,就是说对于现在每个学生他们都是非常自由的状态,都是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努力过后就一定会有成果。在现在教育界的每个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自己的自由,去选择自己想要去上哪座大学。
而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对于他们的理想保持适当的尊重。这些事情也是大家能够去想象的事情,但是如果要对他们这样的行为,去对此进行相应的恶意惩罚,也是我们大家所担忧的一些想象的了。而对待这样恶意嘲讽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就是说那些人的那些实在是非常的居心叵测,不然也就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的了。对于一些很多的高三学生,他们都想要拼搏百天之后去考到自己理想的大学,这也是我们大家能够去理解的同时,我们应该对他们的理想去保持相应的尊重。
如果说我们在这个时候心里面确实有不舒服的话,我们也不需要发表任何的言论,只要在我们的心里面默默知道就是好。但是对于出现恶意的嘲讽,还是让我们大难以明白,在每个人的一生之中都具有一定的理想,也是我们大家所能够去想象的事情的了。但是如果为了这样小小的梦想去嘲笑别人的话,实在是让我们大家感觉到非常的难以去理解,根据这个事情也可以看得出来,就是说这些人他们在做问题这方面还是存在着相应的事情。
2014年北京清华大学迎来3500多名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
立足新百年 多元化选拔有才华有梦想的新清华人
8月27日,35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将来到清华大学报到,在这里开启人生新旅程。
“招生为了培养,招生促进培养,招生就是培养”,这是清华大学多年来在自主选拔和多元选才的探索中总结提出的招生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目前清华招生工作已逐步形成了由明晰学校培养目标、确立招生选才方向、精心设计选拔方式、精确匹配招选政策、入校落实选育衔接、全程跟踪评价反馈等环节组成的较为完整的本科人才选拔工作链条,以“新百年***”为突破口,通过十种招生途径,整合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招选最有才华兼具远大梦想的青年学子成为新的清华人,在不断提高生源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声誉方面再创佳绩。
三千优秀学子梦圆清华,生源质量稳定保持
据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介绍,2014年清华新生总规模比往年略有增加,其中,理工类考生占比81%,文史类考生占比12%,艺术类考生占比7%。今年被录取考生中,少数民族考生占9.9%,来自县级及县级以下高中的考生接近四分之一,男女生比例为二比一。
2014年高考招生中,清华大学在全国大多数省份的文科、理科录取分数线,都继续高居全国各高校榜首;各省秀的文理科考生大多把清华作为自己的首选目标。据统计,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18名理科实考分前10名被清华录取;在招生***众多的情况下,清华在19个省份的理科统招录取分数线居全国高校之首;招生体量较小的文科专业同样受到一大批优秀文科生的青睐,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96名实考分前10名被清华录取,占文科招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清华在27个省份的文科统招录取分数线居全国高校之首。
理工科是清华的传统优势,在全国范围中,清华招收的优秀理科考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有绝对优势,据统计,全国近八成的理科实考分前10名走进了清华园,其中,陕西理科实考前10名中的10人,河北、天津的9人,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湖南、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8人都选择了清华。清华文科招生体量小,但生源质量可谓“精华荟萃”,福建、广东、河南、湖南、江西、山西、四川等省份的文科实考前10名中均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清华。
今年是学科竞赛保送生制度改革的第一年,在五大学科竞赛的保送生招生中,清华也延续了良好的势头,共有120位进入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并获得保送生资格的同学选择到清华继续追求学术梦想。据最新消息,出征国际学科奥赛的8位清华保送生奋力拼搏,全部成功斩获国际金牌。
清华大学2014级新生中,第一次出现了“00后”,年纪最小的新生出生于2001年1月,被录取至计算机系。值得一提的是,2014级新生***有七对双胞胎,分别是来自北京的李思思、李宇舫姐妹,来自湖南的黄志翱、吴志翔兄弟,黄警、杨景兄弟;来自广东的傅浩怡、傅浩悦姐妹,黄宗圣、黄宗贤兄弟;来自河南的刘冲、刘闯兄弟,来自山东的焦宇晨、焦宇晓姐妹。这些双胞胎一路携手走来,又一起选择了清华作为自己深造、成长的平台,他们的故事在当地被传唱一时,也在来到清华后共同谱出一段佳话。
综合评价、自主选拔,“领军”“拔尖”群英齐聚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目前,清华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已经初步形成复合型、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体系和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两大体系,并本着“招生为了培养,招生促进培养,招生就是培养”的原则,在招生中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选拔“领军”和“拔尖”人才。
“领军***”力求选拔出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在学业和各项素质上均取得“领军”成绩、表现出“领军”特质的优秀学子。经过两年的逐步完善,2014年认定的“领军***”考生中,***%的同学通过高考最终被顺利录取,另有3位同学通过学科竞赛被保送入校。这些学生普遍展现出很高的综合素质,不少学生在本次高考中继续“领军”。
广西南宁三中推荐的“领军***”学生黄冬同学在高考中以708分的实考分、718分的投档成绩在广西近30万考生中拔得头筹,此前他还曾摘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银牌、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铜牌。黄冬同学很早便表现出“领军”特质,他在学习上喜欢超前,在初中便开始自学高中的知识。高考结束没多久,黄冬又开始着手准备大学课程,继续“领军”的道路。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推荐的“领军***”学生井源同学以687分的成绩高居黑龙江文科高考成绩榜首,她从小便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父母安慰她时,她却常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父母“一点都不上进”。面对包括香港地区大学在内的多所的邀请,井源坚定地选择了清华,她说“清华踏实,当我知道清华校风是行胜于言时,特别特别喜欢,而且面试时和老师们交流让我更加觉得自己适合清华的气场。”
清华大学始终把培育科学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任务,基础科学的研究对于学生的天赋与兴趣都有极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清华大学在自主选拔***意开辟了“拔尖***”,力求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力的优秀学生群体创造发挥的空间。学科竞赛多年来一直是在相应学科具有天赋和志趣的优秀学生展示才华的重要舞台,今年是教育部对保送制度改革实施的第一年,多数学生无法再通过学科竞赛取得保送生资格。清华的“拔尖***”适时地向学科竞赛优秀学生全面展开,保护了这批学生志趣的发展,也为相应学科选拔了一批优秀生源。
在120位进入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并选择保送到清华的同学中,有多位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刚刚结束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队取得了五金一银的好成绩,其中三位准清华学子,来自深圳中学的周韫坤、济南历城二中的齐仁睿和湖南师大附中的谌澜天都取得了金牌,他们也将携手进入清华大学数学学堂班继续自己的数学之路;在今年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四位清华学子再创辉煌,杭州学军中学的徐寅展同学以满分的成绩勇夺全球第一,绍兴一中的俞鼎力和董宏华两位同学则并列全球第七名,另外代表香港参赛的刘定峰同学也斩获金牌;在国际生物学奥赛中,去年国内竞赛的第一名,来自四川绵阳中学的朱洪贤同学也如愿摘金而回。未能取得保送资格的同学在高考中也有优异的发挥,85%的同学顺利考入清华园,其中来自东北师大[微博]附中的吴晨玮同学还获得了吉林省高考理科投档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除了学科竞赛摘金夺银以外,在其他学科领域具有特长和潜力的学生也仍然拥有通过“拔尖***”圆梦清华的机会,今年有多位同学通过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全国科技发明大赛获奖、明天小小科学奖活动获奖、出版文学著作等途径获得参加“拔尖***”笔试与面试的机会,并最终获得30到60分的加分认定,其中46位同学成功圆梦清华。来自广东实验中学的储岸均同学曾获得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赛的金牌和丘成桐中学生数学奖的铜奖,他凭此申请“拔尖***”并获得认定,并在高考中取得了全省理科第二名的好成绩,如愿进入数理基础科学班学习。
“自强***”“贫困专项”助力农村学子圆梦
提高农村生源比例、扩大中西部招生比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机会公平,是国家近年来在高校招生工作中的重要导向。今年***院更是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新生比例的具体要求。清华大学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精神,***取多项有效措施,在招生工作中体现大学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同时,精心选拔具有自强精神的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新生,对增加大学生源多样性、优化生源结构进而营造良好学生成长的人文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具有自强精神的社会中坚力量也是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为了真正挑选出具有自强精神的贫寒学子同时又保证不降低整体生源质量,清华大学自2011年起就首创并精心组织自主选拔“自强***”。今年“自强***”的面向地区扩大到全国832个贫困县和连片贫困地区所包括的县区以及其他地区的农村中学,并且对这批学生进行单独命题的笔试和面试,最终认定人选也大幅增加,有111名同学通过中学推荐、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和实地考察等环节获得了30到60分的加分认定。最终有69名同学经过高考成功圆梦清华,这其中来自农村地区的考生占到总数的85%。
河南考生段续光母亲早逝,父亲靠蹬人力三轮维持生计,段续光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病弱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两个妹妹,2014年4月,他以优异成绩入选清华大学新百年自强***,获得50分加分优惠认定;并在高考中发挥出色,凭借实考分688分,超出清华在豫录取分数线3分,名列全省第31名,被顺利录取到清华大学传统热门专业——电子工程系。
贵州考生李容来自红色老区贵州遵义市赤水县,沿着蜿蜒的赤水河,走过泥泞的乡间路,几间土坯房就是她的家,尽管家计艰难,她从小就热爱科学求知若渴,梦想到清华大学去学习,但她的母校——赤水中学已二十年来未有毕业生考入清华。2014年1月,李容来到北京参加“自强***”考试,获得40分优惠加分认定,让她看到了考入清华的希望。高考过后,与清华在黔统招录取分数线相差35分的她,凭借自强***顺利被录取至化学工程系,实现了自己的清华梦,也让家乡学子看到走出大山的希望。
教育部推出的“单批报名、单批划线、单批录取”的贫困专项***,也是增加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生源的重要措施。今年,清华大学承担的贫困专项***数量扩大到了250个名额。为了保证这些宝贵的名额落到实处并且不降低清华的生源质量,招办和各招生组从招生***制定到志愿填报咨询做了大量细致和繁重的工作,最终清华在各省理科贫困专项***的分数线与统招分数线的差值仅为12.6分,文科的差值也仅为21.8分,基本保证了生源质量不下滑。通过贫困专项***招收的学生中农村生源有114人,占总数的45.4%。
广西考生秦堤高考成绩652分,与清华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线相差28分,凭借贫困专项***被录取至清华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成为三江中学建校八十年以来第一位考入清华的毕业生。在贫困县招收优秀考生意义重大,正如秦堤的班主任韦老师所说:“我校建校80年都没有一名学生能到清华大学深造,是国家的好政策使我们看到了更加美好的前景。”
十种途径完善多元选育,阳光招生处处温暖人心
作为中国高校的“领头羊”,清华大学始终在努力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制度改革方向。从有利于大学科学选才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当前亟需打破大学按照高考分数统一划线录取的“一元选拔模式”,全面、深化地改革我国的考试招生制度,形成中国特色的招考“双选模式”,实现学生“学”有所选、大学“教”有所选。
有鉴于此,清华大学逐步建立起了以高考招生为主体,自主选拔、保送生招生、艺术类(美术学院)招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贫困地区专项***、国防定向生招生、飞行学员班、港澳台侨招生等不同招生类别共同组成的多元选才体系。通过这一体系,清华大学努力改变“评价标准相对单一”和“选拔方式相对单一”的现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实施更科学、多元的选拔录取。
长期以来,清华大学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人才选拔立足之根本,坚持“阳光招生”,认真落实教育部有关规定,让招生工作袒露在阳光下。今年,清华大学继续推进阳光招生,认真落实教育部“十公开”规定。在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体系的同时,加强了决策体系、监督体系和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十种途径招生,每种途径都严格遵循决策程序,严格落实公开规定,严格执行自我监督,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中学、考生、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清华大学早在19***年就面向社会郑重:绝不让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在招生过程中,清华对学习生活不易的寒门学子给予大力帮扶。来自福建龙岩的兰金锋,父亲因***瘫痪,母亲独自一人挑起家庭重担,拉扯三个学生念书,录取完毕后,福建招生组得知了这一情况,迅速联系清华大学福建校友会,对他进行定向帮扶,学校及时向他寄去了来京报到的交通补助和第一个月的生活费,让他免除后顾之忧安心上学。
大力加强招生宣传,深入真诚服务考生
在招生宣传和咨询中,各地招生组积极主动创新形式,广大招生教师以真诚对待考生、以真心打动考生、以真情服务考生,向考生介绍完整、准确、细致的招生信息,为考生提供专业、全面、深度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诸多问题,用长期树立起来的健康形象赢得了广大考生的高度信任。清华各地招生组由近500名教师组成,他们中大都是各院系的专家教授和各部门的领导骨干,一年来累计约2400人次赴全国各地开展宣讲和咨询,面向高中生组织了700余场讲座和报告,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县级或县级及以下的中学举办。
学校领导对招生工作一贯高度重视。校长陈吉宁连续第三年在考前向考生发出邀请信,激励优秀青年学子选择清华、放飞梦想;校党委书记陈旭在访问各省市时,都力推在招生方面与地方的合作,并亲自协调解决问题;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兼教务长袁驷和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副组长、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韩景阳亲自出席优秀中学校长会、招生教师动员会等重要招生活动,并多次赴各地走访省市教育考试院、重点中学,深入第一线悉心指导和亲身参与招生具体工作;其他校领导也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对学校的招生宣传等工作给予帮助和支持。
学校招生办公室大力加强招生宣传,在各省招生组都专门设立了宣传负责人。一年来,招生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或集中发布招生新闻达37次,既坚决反对各种刻意炒作,又坚持实事求是地、积极主动地开展宣传,及时发布招生办法、招生***、招生结果,特别是对保送生、自主招生的考核过程、最终分数、认定标准等,都做到高度透明,一方面使考生有一个公开、畅通的了解信息渠道,另一方面便于自觉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
面对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清华在招生工作中积极运用电子邮件、短信平台、博客、微博和微信等形式开展咨询和宣传,举办“我在清华等你来”招生咨询微博互动等活动。从2011年开始,每年推出“顶你上清华──优秀新生成长故事”活动,已经先后“顶”出了全国各地400多位优秀的清华新生。2014年5月,《顶你上清华(第三辑)》出版发行,该书分为6大部分,分别介绍了学业领军、创新拔尖、行健自强、竞赛争锋、艺体特长、高考夺冠等不同类别的100余位优秀新生成长故事。
2012年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章程解读
清华大学本科招生又有新气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清华大学继公布“新百年***”引领高校自主招生新风后,又在高考分省分专业***编制、与空军合作招收培养飞行学员、试行部分专业高考后面试录取等方面稳步推进改革,探索更加注重公平性、更加突出科学性的招生方法。近日,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还面向广大高考学生发出“邀请信”,邀请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同学们进入清华园,同负时代重任,放飞人生理想;随后各院系的在校生也都纷纷通过微博邀约优秀考生成为自己的师弟师妹,这些变化都彰显了招生工作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优化招生***投放,促进教育机会公平
2012年,清华大学***招收本科生3372人,与往年基本持平。按照“优化生源结构,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则,在2011年对各招生类别数量结构进行调整的基础上,2012年对分省招生***又进行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调整。在保持全国各省***总量相对稳定的同时,重点将招生***向高等教育欠发达且生源数量相对较多、升学压力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倾斜,对甘肃、陕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西部12省(区、市)均扩大了招生***投放,同时对升学压力较大的如河南、山东、广东、安徽、湖北、河北等省也重点增加了招生***投放。此外,根据国家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2012年清华大学还向全国21个省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定向投放了30个招生***,以重点支持这些地区的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在高考招生中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教育机会公平,让更多的孩子公平地拥有接受优质教育的希望,这是大学招生应当承担的责任”,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说。
首招“飞行员班”,高考后面试进“学堂***”
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引领未来的军事飞行领军人才,清华大学2012年将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理科高中毕业生中招收32名预备飞行学员,并与中国人民***空军联合培养。清华大学“飞行员班”的学制为四年,前三年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学习,第四年在空军航空大学学习。对完成联合培养本科4年学习要求并毕业的飞行学员,清华大学、空军航空大学同时颁发学历、学位证书。“一流的国防、一流的空军,需要一流的飞行员,清华大学与空军合作联合招收和培养飞行学员,我们寄希望于共同培养出未来的王牌清华飞行员!”于涵说。由于飞行员选拔、培养的特殊性,只有参加并通过空军组织的初选、复选、定选的考生才有资格报考“飞行员班”。有意向报考的考生可登陆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join-tsinghua.edu.cn)首页查询具体报名程序。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简称“学堂***”)是清华大学乃至全国高校中实施本科生因材施教、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典范,该***旨在充分发挥整合学校优质教育***,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努力促成进入该***的学生成长为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学术领军人物。培养和选拔一流人才,需要有更科学的选才方式。据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涵介绍,经过2011年的试行,从2012年开始,“学堂***”六个班(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钱学森力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在北京、上海、辽宁、黑龙江、新疆等五个考前和估分填报志愿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施行高考后面试录取。上述省份考生只要预估高考成绩可以达到清华大学在本省理科录取分数线且第一专业志愿填报了“学堂***”六个班所对应的招生专业,就可以向清华大学提交“学堂***”面试申请。在高考正式录取前,清华大学“学堂***”专家团队会对申请考生进行专门面试,不唯分数、因材施招,最终确定入选“学堂***”的人选。“学堂***”六个班的对应高考招生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于其他出分填报志愿的省份,“学堂***”的高考后面试录取则继续进行试点。
以“新百年***”领航,自主选拔彰显“多元、科学、公平”理念
2012年,清华大学推出自主招生新政——“新百年***”。“新百年***”包括“领军***”、“拔尖***”和“自强***”三个部分。
“领军***”面向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经过中学严格缜密的推荐、选拔和公示,来自全国221所中学的258位同学最终通过了清华大学专家组的初审,到清华大学参加了综合面试,并根据在综合面试中的表现获得了30分至60分的自主认定。
“拔尖***”面向具有学术理想和创新潜质,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华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全国共有1600多名考生申请“拔尖***”,经过专家组初选、笔试、特殊面试等环节,最终有31位同学获得了“拔尖***”的认定,并得到了在特长专业内30分至60分的自主优惠。对一位在“拔尖***”面试中获得A级评价(评价)的考生,专家组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沉稳、从容;知识面很宽,所涉领域广泛,远超高中水平;对意向专业兴趣浓厚,既有理想,又关注现实。”
清华大学始终将促进社会公平视为己任,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对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对县级或县级以下中学倾斜***。2012年,在通过清华大学自主初审获得笔试资格的考生中,来自于县级或县级以下中学的比例超过30%。同时,清华大学面向长期生活、学习在全国592个贫困县的学生推出“自强***”。经过申请材料初审、笔试、特殊面试等考核选拔环节,最终有来自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位同学获得了“自强***”自主认定,其中14位获60分认定。在对“自强***”候选人进行网上公示的同时,清华大学还选派14个考察专家组对14位获得60分自主认定的同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心态阳光”、“家境困难”、“在面对挫折时乐观”、“自强不息”、“乐于助人”、…,这些是在考察组总结中最常见到的词汇。在一份实地考察报告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她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村走出来的优秀学子,一方面自强不息、不断努力,另一方面又不断强调自己要淡定,有颗平常心。从物质上,她很贫穷,但她的精神生活却很富足。贫穷没有给她带来负面的阴影,反倒让她自强、知足、感恩。她没什么特殊事迹,她普通,又不普通。她喜欢流行音乐,也喜欢哈里波特,喜欢哈里波特的原因是因为:勇敢、爱和信仰。”
2012年,清华大学在自主选拔复试阶段继续实行学科专业面试。“来自清华大学工科、理科、文科的15个学科/专业的最的教授、专家组成面试小组,对考生进行专业素质的测试与评价。让‘***’来选拔‘***的苗子’,面试专家中有‘图灵奖’获得者、有中科院院士、有8名‘长江学者’、有19名院长(系主任)。”于涵说。最终,共有230多位同学在复试阶段参加了学科专业面试,近一半获得专业加分认定,其中5人获得60分的专业加分认定。
作为对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引领,清华大学今年继续在自主选拔复试阶段设立“体质测试”环节。“无论从参加体质测试的学生总数还是从测试成绩来看,今年的结果都好于去年。这说明我们将体质测试纳入自主招生选拔选测环节的初衷正在慢慢实现”。于涵说。2012年,共有67%(去年为57%)进入复试阶段的考生选测了体质测试,其中获得良好(总分75-89分)以上(含)的考生人数占选测总数的13.3%(去年为7.8%),不及格率为49.2%(去年为63.5%)。今年依然对体质测试获得良好以上(含)的考生在其自主认定基础上给予多5分或10分的加分优惠。
新版本科招生网正式上线,“清华之夜”微博咨询活动反响热烈
为了更好地契合“90后”考生需求、服务考生,经过升级改版的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网页版与移动版4月15日正式上线与考生见面。新版本科招生网在设计理念上以考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注重互动与分享;内容甄选上以在校生学习与生活情况的展示为核心,以招生政策、院系专业设置、招生疑难解答与报考指导为辅,更加贴近考生需求;界面风格上大气而不失活泼,简洁而信息丰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实现技术上使用网***技术搭建,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招生宣传内容的多样化。为适应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的发展与普及,新版本科招生***别建设了适合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的移动版,并在移动版中提供校园地图等特色服务。新版本科招生网还与新浪微博、***网等社会化媒体实现了便捷与一键关注、快速分享和同步推送等多种方式的融合,借助社会化媒体的力量扩大了招生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012年清华大学校园开放日于4月15日举行,本次开放日由实体校园开放日和“清华之夜”微博咨询活动两部分组成。北京及周边省份的几千名考生和家长来到清华园,参与了包括招生政策宣讲、专题讲座、院系部门咨询、图书馆和校史馆参观、实验室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校园开放活动。
作为高校招生时代感、开放性更强的体现,清华大学今年联合新浪网全新打造了“清华之夜”——招生咨询微博互动平台。4月15日18:00-23:00,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各省市招生组、各院系以及清华、学生代表在“清华之夜”与网友互动交流,新媒体、新方式、新感受,赢得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响应和参与。
2012年“顶你上清华”活动即将启动
优秀的学生绝不简单等同于考试成绩的优秀,更远非高考高分所能全部涵盖。多年来,清华大学一直坚持打破唯分数论,彰显多元、科学的人才选拔理念。为了发掘和认识这些“行行状元”们,清华大学在2011年推出了“顶你上清华——2011优秀新生成长故事”活动,“顶”出了全国各地160多位优秀的清华新生。2012年4月,《顶你上清华(第一辑)》正式出版发行,“一本‘故事书’,十载成才路,我们用这些考生的成才故事解密成长成才规律,传递清华选才理念,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与共鸣”,于涵说。
据悉,2012年清华大学还将继续开展“顶你上清华”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将在5月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