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佛教协会举办首届书法培训班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佛教教职人员书法水平,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走深走实,6月14—16日,由山东省佛教协会主办,枣庄市佛教协会、枣庄甘泉寺承办的山东省佛教协会首届书法培训班在枣庄甘泉文化中心举办。
6月14日上午8:50举行开班仪式。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孟鸿声先生、省民宗委一处相关人员、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青州广福寺方丈本悟大和尚、省佛协驻会副会长陶书同居士、省佛协副会长、德州永庆寺住持常妙法师、枣庄市中区政协副***褚洪昌先生、枣庄市佛教协会会长心安法师、枣庄市书法家协会***马建钧先生、枣庄市委统战部相关科室负责人、枣庄市中区委统战部负责人出席开班仪式。陶书同主持了开班仪式。
省佛协会长本悟大和尚在开班仪式上致辞,他表示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这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省佛教教职人员书法水平,展现我省佛教界的良好形象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他希望各位学员珍惜难得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省书协常务副***孟鸿声在开班仪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表示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来与佛教有紧密关系,并对办好培训班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次书法培训班,邀请了中国书协理事孟鸿声,中国书协新文艺群体委员会委员、省青年书协***邹方臣,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省青年书协副***杨雯三位著名书法家授课。三位书法家授课内容包括:笔法溯源与笔墨时空、智永千字文楷书临创、八大山人临摹与创作、礼器张迁临摹与创作、智永千字文草书临创、临创点评与展示等。培训期间还组织全体学员参观了枣庄甘泉寺“佛教中国化展舘”和“法制、文化”长廊。培训班学习气氛热烈,来自全省各佛教场所的43名学员纷纷表示,三天的学习收获很大,书法理论及书法技能得到了提升,不虚此行。对甘泉寺周到细致的安排,为学习生活营造的良好条件表示感谢和赞叹!据悉43名学员多数是来自各佛教场所的负责人或执事班子成员。
6月16日下午4:30举行了庄重的结业仪式,陶书同副会长作了总结讲话,他表示这次书法培训班成效显著,呈现了“两高”即教授水平高,学员素质高;“两好”即活动内容安排的好,甘泉寺对学习生活保障的好。强调练习书法也是一种修行,希望各位学员爱好书法、研习书法,不断提高书法新境界。孟鸿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鼓励学员要善于临摹,学懂章法,在书法艺术道路上不断进步。孟鸿声、陶书同、常妙等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省佛协副秘书长、甘泉寺住持惟正法师主持了结业仪式。最后全体起立奏唱三宝歌,至此山东省佛教协会首届书法培训班圆满结业。
李雄风哪里人
李雄风
祖籍广东花县,生于越南海宁。1967年毕业于台北圆山中国戒光佛学院,1***0年返回越南,接任草堂禅寺住持、正觉学校校长。1***3年移居香港,创办中原艺术学院。1984年定居于美国洛杉矶,1989年创立美国加州草堂寺,并任住持至今。2002年被选举为美国中华艺术学会会长和美国国际美术家协会会长。
中文名:李雄风
外文名:(LEEHUNGFUNG
别名:号万峰,法名今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越南海宁
出生日期:1946年
职业:佛门艺术家
毕业院校:台北圆山戒光佛学院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世界华人庆奥运书画展等
代表作品:张大千题字《天王礼佛图》;工笔《西方三圣》;青绿山水;泼彩荷花;书法;
天津人美:《天王礼佛图》
中国社科院:诗禅画意金刚经—《潇洒的智慧》
学历:博士
个人经历
李雄风,号万峰,法名今三,1946年出生于越南海宁省,祖籍广东花县,少年投身佛门修学佛法,先后毕业于台北圆山戒光佛学院及中国佛教研究院,五十多年来深入佛教教义和研习佛教历代绘画书法艺术。曾从游于曾后希、梁伯誉、赵少昂等***门下,畅游大江南北,赴各地罗汉堂壁画写生临摹,所作佛像,精细辉煌,庄严慈祥。1982年在摩耶精舍得张大千指导艺术创作。居住香港十二年间,曾创办文渊阁艺苑和中原艺术学院,作品中国各地、中国香港、***、法国、澳洲、日本、越南、加拿大、美国等地超过百次展出。1984年定居美国加州后,创办文渊阁画廊、草堂寺文艺中心,推动海外文艺。现任美国国际美术家协会会长、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草堂寺住持、西安草堂寺荣誉方丈、原越南草堂禅寺住持、原美国中华艺术学会会长,领导南加州最大的华人艺术团体,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发扬,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创作禅诗禅画,空灵脱俗,意想清新,走出艺术新境界。
万峰上师-李雄风简介
李雄风(LEEHUNGFUNG)号万峰,法名今三,1946年出生于越南海宁省,祖籍广东花县。先後毕业于台北圆山戒光佛学院及中国佛教研究院。亲受教于草堂寺本善***、台湾白圣长老、方东美、逯宏勋教授等修学前后十年;曾从游于张大千、赵少昂、曾后希、梁伯誉等***门下习画。获藏传佛教宁玛派贝诺法王认证封为:东嘎天巴达者仁波切。
书画艺术成就
作品在中国、中国香港、***、日本、越南、加拿大、美国、巴黎、澳洲等地个人及联展超过百多次。出版李雄风佛画集、李雄风禅画集三本。各地高僧、收藏家和美术馆收藏其作品。1984年定居美国加州后,创办文渊阁画廊,草堂寺文艺中心,曾邀请星云***、净心长老、开证长老、超定、普献、宏泽等法师及刘锐之上师到美国***,1996年在洛杉矶侨教中心举办大型个人佛学讲座《智慧的新希望》,2009年西安草堂寺佛学讲座以及长期在美国、台湾、香港、中国大陆各地为社会人士讲授《禅艺生活》与《智慧身心修学》,《企业经营与身心修练》,《家庭生活与亲子教育》,主张《智慧的人生》、《自在的生活》。无论贫富贤愚,都能根据不同背景希求给与正确的心灵指导,迈向:自信、充实、喜悦、自在的生活。现任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普士顿大学教授、美国国际美术家协会会长、北美洲书画团体联合会召集人、美国加州草堂寺住持、中国西安草堂寺荣誉方丈、原越南草堂禅寺住持、原美国中华艺术学会会长,在海外推动中华文化,发扬东方精神,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曾策划主办【洛杉矶首届名家书画名家联展】,邀请到11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家作品参加。致力于举办大型【中美当代名家交流活动】尤其是与中国书画报合作推动主办【世界华人庆奥运名家书画大展】,负责组织海外部分的:港、台、越、美、加、澳大利亚等各地著名大家参加与国内名家联合创作22幅奥运城市风光画,以及邀集名家参与庆贺这一次华人百年来首次举办奥运盛事,作品巡回于:洛杉矶、温哥华、巴黎、悉尼、墨尔本、天津、北京等地展出,为弘扬文化,【团结海外艺术家心怀祖国的向心力】,,付出极大的时间和心力。个人的:禅诗、禅画、书法,已达到空灵脱俗,意象清新,走出一个艺术的新境界。
1965年参加台湾举办之世界华僧大会
1***1年返越南出任正觉学校校长,草堂禅寺住持。
1***3年迁居香港,参加香港美术会联展。
1***4年参予***香港佛教青年中心活动
1***5至1***6年香港美术会,华人现代艺术研究会年展。
1***7年加入香港中国美术会,并参与年展、季展。
1***8年香港中国美术会年、季、华人现代艺术研究会年展,创办中原艺术学院。
1***9年至1983当选佛教青年中心副***、当选香港中国美术会执行委员兼展览部主任,参加年展、季展。
蝉联香港中国美术会执行委员兼展览部主任。
1982年台北新生画廊首次个展。
1983年受聘为香港法住学会导师
1984年台北新生画廊个展、台中市立文化中心个展、高雄社会教育馆个展、加拿大温哥华卑诗大学亚州中心个展、美国加州佛教观音寺义卖个展。
1985年美国加州阿市图书馆个展、加州阿市***邀请展、创立美国佛教***中心、举办讲座。
1986年美国加州蒙市文渊阁个展
1987年美国南加州大学U.S.C邀请示范国画
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邀请个展
1990年美国洛杉矶文渊个展,创立美国草堂寺。
1991年第二次巡回展于洛杉矶、台北、台中、高雄、美国。
1993年草堂寺文艺中心开幕十位名家联展
1994年台湾高雄邀请展,北京美术馆名家联展
1995年草堂寺文艺中心落成,二十五名家开幕展。
1996年日本东京世界堂十人联展,举办大型佛学讲座
19***年加拿大温哥华恒生艺廊个展,美国洛杉矶侨二中心个展。
1998年加拿大多伦多安省美术馆个展,美国洛杉矶华商博览会十大名家联展。
1999年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个展
1999年美国洛杉矶十杰联展
2000年草堂寺文艺中心十二生肖佛相展
2000至2003年美国国际美术家协会四届联展
2002至2005年台北国际书法展(国父纪念馆)
2002年陕西博物馆个展
2002年美国长青艺廊佛禅画大展
2003年策划主办首届洛杉矶国际书画名家联展(十一个国家地区)
2004年美国国际美术家协会第五周年联展、受聘为普士顿大学教授
2005年第二届天津中国书法艺术节展、敦煌国际书法展,高雄国际书画交流展。
2005年1月第一届中韩日书法展(美国洛杉矶韩国文化中心)
4月亚洲书法艺术展(美国加州JDK画廊)
8月9月第一届美加台国际书法交流展(美国)、(加拿大)。
9月广州艺博物馆100幅个人大展,日本国际兰亭笔会书法展。
10月以贵宾身份出席天津市第三届中国书法节开幕式
2006年1月主办第二届中韩日书艺展(美国洛杉矶)
12月美国国际美术家协会第六届联展
2007年2月第三届中日韩书艺展
5月天津美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中国书画报社聘为海外顾问
2008年受聘为西安草堂寺荣誉方丈、第四届中、韩、日书画展,主办“南加州书画界赈灾义展”台北国父纪念馆国际书法展。
2009年李雄风教授与中国书画报社等单位共同发起推动: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世界名人名家书画交流展,暨首届国际书画艺术发展论坛活动。
2010年北京民族文化宫个展。
2011年7月台北国父纪念馆世界名家交流展、暨第二届国际名家书画展
10月北京中国美术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世界名家联展。
2013年3月5日天津滨海新区大港美术馆《佛心丹青缘公益书画展》
2013年11月8日由李雄风教授与中国书画报社等单位共同合作发起的《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发展论坛》于香港召开
2014年8月16日李雄风教授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设计总监孙元明以“禅艺·智慧人生”为主题举办了新书《潇洒的智慧——诗禅画意金刚经》读者分享会
2014年8月21日“智慧丹青缘——当代画僧万峰山人—李雄风公益书画展暨《潇洒的智慧——诗禅画意金刚经》首发仪式”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
2015年4月3日“智慧丹青缘”万峰山人公益书画巡回展·广州站开幕
2015年5月9日“智慧丹青缘”万峰山人公益书画巡回展·山西站开幕
2015年6月20日“智慧丹青缘”万峰山人公益书画巡回展·徐州站开幕(个展)
2015年7月4日“智慧丹青缘”万峰山人公益书画巡回展·天津站开幕(个展)
2015年8月12日“智慧丹青缘”万峰山人公益书画巡回展·兰州站开幕(个展)
2015年12月2日“智慧丹青缘”万峰山人公益书画巡回展·沈阳站开幕(个展)
2017年7月22日智慧丹青缘《完美的智慧》——诗书画禅演心经新书座谈会在北京聚福元古典艺术馆举办。(个展)
2017年8月5日智慧丹青缘《完美的智慧》——诗书画禅演心经新书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举行。(个展)
2017年8月19日智慧丹青缘·万峰上师—李雄风书画新作展暨《完美的智慧——诗书画禅演心经》新书研讨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个展)
出版发行
潇洒的智慧:诗禅画意金刚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书号:ISBN***8-7-50***-6199-1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第一版
完美的智慧:诗书画禅演心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书号:ISBN***8-7-5201-0916-1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第一版
作品赏析
南山见真龙?——感悟山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真龙***的书与法
“禅意人生书画卷,恬淡凝思逸悠然”。因为尊崇喜爱佛家的诗、书、理,心底常常仰慕诸多名僧***师。山东南山禅寺方丈真龙习教参禅,戒定双修,精研书艺,是位通晓佛理与书法的大和尚。拜见真龙***是在南山禅寺的丈室,室内书香缭绕,静雅祥和,与***对坐在茶桌前,品读着***的写经作品集,心绪瞬间淡定了许多。真龙***习书师承现代书画僧妙虚法师,对“刊落锋颖,一味恬静”的弘一长老,更是推崇备至,视为典范。其行书行云流水、空灵跃动,楷书变革出新显现行书之意,隶书融入汉简,古朴大气,妙趣横生。
“书法是心灵的净化,是参禅弘法的物化”,谈起佛法与书法的关系,***娓娓而谈:“简单来说书法是佛教弘扬的一个载体,佛教文化为书法的境界提供了思想的境界,可以说书法和佛教渊源非常深。我们看现在的敦煌里面的藏卷,里面很多的写经,这些写经现在来看来即是一部书法作品,但是他又记载了佛教大部分经典,比如说我们经常看到的《妙法莲花经》,《金刚经》,包括《楞严经》,甚至《华严经》,现在在一些经本里面都有,还有大量的经本流传了国外,在历史上都有记载,但是在书法上能够受益的历代的出家人也非常多,比如说隋唐时期的智勇***写的《千字文》,可以说被现在的很多书家竞相临摹,尤其是怀素***的狂草,更是放荡不羁,他的思想就是说醉里得真如,狂来轻世界,所以真正达到了这种无爱的境界,在以后的推广当中,包括八大山人,甚至近代的弘一法师,可以说在佛教思想和书法的这种互相融合中,取得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现在我们很多的法师都在抄经,都在写经。在当今科技特别发达的时代,如果我们还在***取抄经典来流传的话,肯定是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现在的写经,从我们本身来说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方面的意义,就是把写经作为一种修行,因为在写经的这个过程当中,也是能够修行自己的身口意,让自己更加专注于这个佛经的内容。第二方面就是这种书法式的写经,是我们弘法的一个方面。我经常用“点与线”这个词来说我们出家人应利用写经来构成弘法道场,通过书法作品展现佛经内容,大家在看一篇作品的时候他要读懂理解里面的内容,在边看边理解的同时,他就要接触佛法,这就为我们弘扬佛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也让无论是书法爱好者,绘画爱好者,或者是对佛教有兴趣的一些人士,更不用说一些佛教的信众了,都能够得到非常大的体会,这是我感觉佛法和书法应该相融的一点。如果出家人抛弃了书写经典,甚至说没有弘法的思想在里面,只是把它作为纯艺术来看待则是脱离正业”。 真龙法师通常在诵经、打坐后再进行书法创作。“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在书法上有造诣的高僧,在自己写经过程中,能真正体会到他们为什么会执着于书法、执着于绘画。”真龙法师说,专注于书法艺术的时候,能减少妄念,其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所以书法是为人服务的。
近年来,真龙***多次举办写经书法作品展,其展览所得全部用于扶贫济困与兴学助教活动。***以笔墨为道场的修行,以书法为载体的弘法,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聊及当前日益渐盛的禅修热,真龙***也有着不同的见地。***说:“国学、禅修的根本其实就是来自生活,也是国人内心寻求的一种境界。禅修大众化,是弘法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结果,是积极的事物应当鼓励,但也要避免盲目随从。社会上的一些机构为了牟利大肆将弘法商业化,背离了佛法,应谨慎甄别。”对于普通家庭的修禅,***更有着切实的教诲,“普通信众应遵守佛门规矩,自律修行,与其追求形式上的种种教条,不如将佛法的真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对父母要顺从孝敬,夫妻间要相敬相知,对子女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成长,对朋友要不欺不瞒,等等这些都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修行禅学就是开启我们的内心智慧,知晓人世间的道理、因果关系,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或成为标榜的‘小资’,不能无目的带有功利观”。
言语间,真龙***不时诵读经典,举止洒脱,笑意盈盈,言谈温和充满禅意。意味深长的一席话,无形中感染触动着听者的心。是啊,我们每个人不都在追寻所谓的幸福,祈求保佑自己的命运吗?欣赏着***的书法,回味着***的谆谆教诲,身心倍感释然。在浩瀚宏大的佛法面前,我们又是多么的渺小,***事事中的利益和恩怨,又算得了什么呢?
浑沌中的你我或许更应明白这样的禅语:
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
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
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
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注:真龙法师,1***9年生于山东。1999年在江西宝峰寺剃度出家,皈依佛门。2000年就读于江西佛学院,2002年受三坛大戒,同年毕业,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僧值、教务主任等职务。2005年当选为龙口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同年10月为烟台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7年9月为山东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2008年1月为烟台市政协常委,同年10月为烟台市青联常委,2012年12月为山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2014年4月18日晋院南山禅寺方丈。
李利安的学术活动
2010年:
1、2010年2月1日—4日,出席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北京),会后接受中央政治局常委***接见。
2、2010年3月15至19日随终南山佛教文化代表团赴香港访问,3月18日下午在香港佛教文化院举办的佛教文化论坛上讲演《终南山佛教文化的历史地位》。
3、2010年4月17日,出席由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办,台湾华严学会、扶风县法门寺博物馆协办的“首届中国密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
4、2010年5月11日,出席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西北道教史》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
5、2009年8月5日,出席首届佛教准提菩萨文化研讨会(河北蔚县),并作《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与基本特征》的主题发言。
6、2010年6月20日,参与发起并筹办和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百态观音名相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
7、2010年8月7日,出席由陕西省宗教局、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西安市国土***局联合主办的“走进大秦岭”宗教文化论坛,在大会上发表《终南山佛教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讲演。
8、2010年9月4日出席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西安市国土***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以“绿色秦岭、生态华山”为主题的“2010大秦岭生态论坛”(华阴)。提交论文《陕西历史文化***的五大劣势及秦岭宗教文化的弥补作用》,并做大会发言。
9、2010年9月6日出席陕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明·十六罗汉图学术研讨会”(西安),提交论文《罗汉信仰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及其现代意义》,并做大会发言。
10、2010年10月15日,出席教育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暨第九届华夏儒商国学论坛(北京),在大会上主讲《观音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9、 2010年10月16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中国佛学院、佛教在线联合主办的“佛教护国思想与实践”研讨会,提交论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佛教界的护国思想与实践》,并做大会发言。
11、2010年10月25日出席山东省佛教协会主办的“明哲佛教教育思想”交流座谈会(烟台),并作大会发言《明哲长老佛教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12、2010年11月21日出席由陕西省电视台主办的“2010中华祈福文化高峰论坛”(西安),提交论文《倾听钟声背后的智慧之音》,并在大会上发言。
13、2010年11月26日出席由北京华夏儒商学院在西安主办的首届华夏儒商易学论坛,并在开幕式上作《周易与陕西的渊源及其现代意义》的发言。
14、2010年12月2日至3日出席由《中国宗教》杂志社主办、各全国性宗教团体会刊协办、上海市佛教协会和上海玉佛禅寺承办的“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研讨会”(上海),提交论文《试论当代中国宗教媒体的社会责任》,并作大会发言。
2009年:
1、2009年2月6日,应邀参加了西安市旅游局主办的“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城市申报讨论会”,并就西安文化***开发和旅游内涵扩展在会上发言。
2、2009年3月21日,出席在国家图书馆召开的《中华大藏经续编》编委会工作会议,会议就中华大藏经续编的体例、进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3、2009年3月24-25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台湾佛光大学共同主办“人间佛教的当今态势与未来走向”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扬州)。提交论文《人间佛教面临的核心理论问题》,并做大会发言。
4、2009年3月28-4月1日,出席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教协会主办的世界佛教论坛(无锡)(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作为协办单位之一),在“佛教的心灵环保”分会场作题为《法显精神对现代心灵环保的启示》的发言。
5、2009年4月20日上午,出席陕西省委统战部召开的“文化统战工作专题座谈会”,并被安排为第一位大会发言。
6、2009年4月27日-29日,出席由中国嵩山少林寺、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的“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并在6月14日作“生命的特性与生命的关怀”和“信仰的力量”两场学术报告。
7.2009年5月20日,出席由全球华人华侨联合会、中国六祖寺、韩国龙华寺等联合主办的“佛教六祖祭暨第二届禅文化全球之旅——韩国高峰论坛”。作为中方两位代表之一在大会上发了言。
8.2009年6月27-30日,参加由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陕西省道教协会联合主办的“2009骊山问道”大型文化活动,并在本次会议***阶段的“儒释道三教和谐论”对话会中,与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赵馥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仲宇教授等等六位嘉宾分别代表儒释道三教,对和谐问题展开讨论和对话。
9、2009年7月18日,出席山西省五台山普庵寺修复工作会议(深圳)。
10、2009年7月26日上午,筹办并参加由美国木鱼项目和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国际杰出青年研究生佛教参学营”(西安)。主持开营仪式并主讲《印度佛教向中国的传播——以长安为考察中心》。来自美国、印度、澳大利亚、荷兰、德国、加拿大、法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的20位佛教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7名佛教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三位从事佛教研究和教学的教授来到古城西安,与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的教授以及西北大学佛教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一起,就长安佛教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活动。
11、2009年9月19日,出席由陕西电视台主办的《2010盛世钟鸣 祈福四海》文化合作研讨会,就2010年新年鸣钟祈福活动阐述了自己的意见。
12、2009年8月15日至16日出席由榆林市民族宗教局主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协办的2009中国榆林首届关公文化论坛。并在首场大会发言中发表了《关公信仰的基本特征与现代价值》的演讲。
13、2009年9月12日,出席由山东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宗教系主办的“倓虚***在近现代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座谈会(淄博),在大会上发表《倓公妙解金刚经》。
14、2009年9月14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和兖州市人民***联合主办的“兖州佛教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兖州),并在大会上做题为《佛顶舍利的历史渊源》的发言。
15、2009年10月27-30日,参与筹办并出席首届长安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提交论文《观音名称在长安的历史演变与争论》,在大会学术交流上做总结性评议。
16、2009年11月22-23日,出席“和谐宗教与文明城市”迎世博学者论坛(上海),在大会上做题为《西部地区的宗教结构与社会文明》的发言。
17、2009年11月26日,出席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院、宗教学系联合主办的“21世纪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与议题”学术研讨会(北京),并在大会上做题为《从西部宗教的基本特征看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与议题》的发言。
18、2009年12月31日,出席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陕西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发表了《陕西佛教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开发建议》的论文。
2008年:
1、2008年7月5日,在北京出席《中华大藏经·续编》(汉文部分)编委会工作会议,并就编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会上发了言。
2、2008年12月29日参加由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持的《陕西省志民族宗教志》评审会议。《陕西省宗教志》是省宗教局主持、李利安教授负责编写完成的。
3、2008年3月21至23日,出席第二届楚山绍绮禅师、能海上师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举行,提交论文《千手千眼观音信仰考》,并主持第一场大会。
4、2008年4月16日,出席“山西晋东南地区观音文化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并作大会发言。
5、2008年4月28日上午,出席佛舍利五重宝塔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提出《佛舍利五重宝塔的四个特点及“句宗受为守”释义》。
6、2008年5月11日—14日,出席应县人民***主办、《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协办的“释迦塔与中国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并做大会发言。
7、2008年5月24-25日,出席“首届中国近现代佛教学术研讨会”(江苏南京),提交论文《中国佛教界在抗日战争中的十大积极作用》,并作大会发言和点评。
8、2008年10月23—25日,出席由陕西省政协主办的“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地位》。
2007年:
1、2007年11月4日上午,出席《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编辑委员会会议。会议标志着《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续编》作为国家重大出版工程正式启动。
2、2007年12月9日,纪念太虚***圆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奉化溪口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位学者及佛学院师生参加了开幕式,主持第二场大会。
3、2007年10月11日上午,由山西省临汾市佛协主办、临汾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协办的法显学术座谈会开幕式在临汾市金海湾大酒店召开,做第一场大会发言。
4、2007年10月14日至15日,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佛教与现代化”——纪念太虚***圆寂60周年研讨会,并作为第一场大会的点评人,提交论文《佛教人间性与超人间性及当代人间佛教的困境与出路》
5、 2007年12月8日至10日出席由奉化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奉化雪窦资圣禅寺主办,《中国民族报·宗教周报》协办的“潮音永辉——纪念太虚***圆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奉化),提交论文《太虚***与康寄遥居士》。
6、2007年9月13-14,出席由闽南佛学院、香港文汇报、厦门大学联合主办,南普陀寺承办的“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2007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厦门)。提交论文《当代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7、2007年7月16日至18日出席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西安),提交论文《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存在的几个薄弱环节》。
2006年:
广州:2006年12月,“禅宗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论禅佛教内在形态诸严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北京:2006年12月18-19日,中国宗教学会第六次全国会议及科学发展观与宗教研究学术研讨会。
武汉:2006年12月15-17日,首届中国湖北禅宗文化论坛,提交论文《明末清初禅宗的圆融之路》。
上海:“佛教***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8-29,提交论文《论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成都:第三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0-23日,提交论文《玄奘对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考察》。
太原:“佛教本土化与晋阳佛教文化嬗变学术研讨会”,2006年8月19-23日,提交论文《浅析晋阳佛教文化的内涵、特色与开发利用》。
广州:菩提达摩与中国禅宗学术研讨会,2006年5月28-30日,提交论文《〈菩提达摩来华时间考〉质疑》。
2006年4月,在西安参加“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
2006年3月20-24日,在云南参加“普贤信仰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普贤十大行愿信仰的基本结构》、《普贤十大行愿的现代意义》;
2006年3月4-6日,在台北参加“第五届中***际佛学会议——观音菩萨与现代社会”,提交论文《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起源》;
2006年1月15-16,在泰国曼谷参加“大乘佛教:在构建和谐与世界和平中的作用”,提交论文《大乘佛教的社会力量构成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006年1月9-11日,在山东大学参加教育部重大课题“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工作会议”。
2005年:
2005年12月24—28日,提交 “华岩论坛”论文《参与西安申办世界佛教论坛的经历与体会》(重庆);
2005年12月,提交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宗教力量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甘肃,兰州);
2005年12月1—3日,在上海参加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和《试析真禅法师佛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2005年11月4-6日,在上海参加“中国宗教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提交论文《如何理解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005年10月在成都参加纪念楚山禅师诞辰60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楚山禅师念佛禅思想的基本特征》;
2005年9月在河北承德参加海峡两岸人间佛教的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佛教的人间性、超人间性及其与人间佛教的关系》;
2005年8月在四川什邡参加马祖与中国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什邡马祖禅文化***开发的可行性、基本原则和几点建议》;
2005年5月在西安参加什邡马祖禅文化***开发座谈会,大会发言题目为《佛教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
2005年5月在西安参加“陕西省汉传佛教祖庭调研规划论证会”,大会发言题目为《陕西境内汉传佛教祖庭研究基本规划》;
2004年:
2004年11月6-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参加“第一届中日佛学会议”;
2004年10月17日,在西安参加“第十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
2004年9月,在北京参加“西部人文***论坛”学术研讨会,以《历史文化产业的价值判定与开发原则》为题作大会发言;
2004年8月29日,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都市文化与韩国日本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空海在长安求法期间在语言文学方面的追求与成就》;
2004年8月14—18日在五台山参加“中国五台山佛教文化论坛”,大会发言题目为《观音与文殊:悲智双运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意义》;
2004年8月5—8日在山西太原参加“中国第二届净土宗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古代印度观音救难信仰与净土信仰的融合》;
2004年6月11日—14日在无锡参加“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
2003年:
2003年12月20—21日在广州参加“华林寺与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华林寺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开发建议》;
2003年12月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佛教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3年11月21—24日在西安参加“佛教与***教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3年11月5—8日在西安参加“玄奘***与紫阁寺学术论证会”;
2003年9月26—28日在杭州参加“首届吴越佛教文化与社会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儒教文化的对话》;
2003年8月17日在西安参加中日“文化地理学视野中唐代长安的宗教与文学”学术研讨会;
2002年:
2002年11月15—22日在马来西亚沙劳越参加“马中中华文化艺术交流会”;
2002年10月在北京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文化对话:可能性与界限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道教文化的对话》;
2002年5月在西安参加首届终南山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关于印度佛教观音信仰中国化问题的一些思考》;
2001年:
2001年11月在五台山参加五台山研究会年会,做《深挖区域文化内涵,加强实际应用研究》的主题发言;
2001年3月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参加美国宗教学会西部分会2001年年会;
2001年3月22—25日在美国芝加哥参加“美国亚洲学会(AAS)第53届年会”,并被安排为第143号研讨会“宗教正在中国消亡吗?”的论文评议人(共222个分类学术研讨会,参加人数超过2千人);
2000年以前:
2000年10月在美国香槟城参加“台湾海峡两岸关系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9年8月在西安参加“中国西北大学与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在西天的产生及其向中土的传播》;
1999年3月在铜川参加“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
19***年9月在天台参加“第二届天台山与东亚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法华经〉与南亚和东亚的观音信仰》;
19***年8月在咸阳参加中韩“儒释道三教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儒道思想对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的影响》;
1996年9月在西安参加中日“长安佛教与日本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并作大会主题发言;
1995年9月在登封参加“纪念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六种汉语译本之比较》;
1994年4月,在西安参加“第一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金刚经玄奘译本浅析》;
1992年10月在峨眉山参加“峨眉山与巴蜀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
1988年10月在常熟参加“印度宗教与中国佛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关于金刚经的几个问题》;
1987年7月在北京参加“中国南亚学会第4届年会”,提交论文“关于金刚经产生时间问题的再考证”。
1986年在西安参加“全国隋唐佛教学术研讨会”。
传正法师的荣誉和职务
传正大和尚现任中国佛协理事、广东省佛协常务副会长、韶关市佛协会长等职务。2000年创办曹溪佛学院,经过9年的努力,先后已毕业了四届预科,三届禅宗专科和一届本科,毕业僧人数270余名,为广东省乃至中国佛教培养了优秀的禅宗专门人才。2006年举办首届“禅悦行”夏令营活动,为渴望亲近佛法,体验禅宗文化的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佛法的途径。2008年,一个总面积约5.56平方公里的恢复盛唐南华禅寺风貌的“大南华”项目正式启动。整个规划区将分为:禅宗文化休闲区、宗教朝圣旅游区、自然生态旅游区、城乡协调发展区。在宗教朝圣旅游区,南华禅寺将根据史料记载,恢复其规模和原貌,包括禅关、避难石、无念亭、玉佛阁、养心院、凤来亭、妙音谷等,都将会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重建和修复。
重任
“传续祖业,正护道场”,这是中国佛教协会在传正大和尚升座南华禅寺住持之际的贺辞,也是党和***、社会各界对传正大和尚的殷切期望。振兴曹溪祖庭的历史重任,又一次落到了传正大和尚的肩上
茗山长老的人生经历
1914年(民国三年)3年16日(晨历2月20日子时)出生于江苏盐城。父钱公玉焯先生为清末秀才,母张氏善太夫人虔诚信佛,生有二子二女,法师行三。他幼时随父习古诗文和书法, 常随母入寺庙烧香念佛。
1932年(19岁)于当地收成镇罗汉院(现属建湖县)依宏台老和尚出家。时常在《海潮音》等刊物上发表学文章。后在湖南衡阳、耒阳。长沙等办理佛教会副理事长,主任委员。主持傅戒三次。
1946年夏从湘返镇,至1948年冬,出任焦山佛学院教务主任,并主编院刊《中流》。
1947年当选为中国佛教会理事。
1951年春,任焦山定慧寺住持到今。
1957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办会理事。
1962年受赵朴初居士之邀赴京于中国佛学院任教,并参加编写《中国佛教史》。“***”中被迫离开寺庙,居住街道。“***”后始得返回焦山寺修复寺宇,管理寺务。
1981年春当选为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同年夏,应邀赴香港让经一百一十天。
1982年春出访泰国,参加泰国铸造佛像典礼。夏于南京楼霞寺主持筹办“中国佛教协会楼霞山僧伽培训班”;任楼霞寺方丈。
1984年秋,创办中国佛学院楼霞山分院,出任第一副院长至今(院长为赵朴初),培植僧才数百人。1988年至1995年兼任句容宝华山隆昌寺方丈。
1989年秋,应邀往美国三藩市参加傅戒***,并访问洛杉矶各寺院。
1992秋,在隆昌寺主持盛大傅戒***,中外僧侣900余人参加受戒。
1993年秋,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1994年夏应邀赴台湾弘法傅戒五十三天。6月,当选为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秋,访问斯里兰卡,与该国总统会晤。冬赴香港大屿山宝莲寺主持水陆***。
1995年兼任无锡祥符寺住持;同年访问日本。
1996年,以中国佛教代表团副团长身份赴韩国参加“中日韩第二次三国会议”。
19***年访问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并与印尼宗教交流会后,应新加坡居士林之邀第四次前往让经弘法,并于新加坡第二次举办个人书法展。
1998年到苏州、上海、常州等地让经和主持傅戒;五月,主持焦山定慧寺万佛塔落成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