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状元王端鹏高考749分创造历史清华毕业后举动让人敬佩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学霸如云的清华校园里,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用学霸这个字眼几乎不能概括他的天赋,熟悉他的人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学神”。
他就是被称为史上距离高考满分最近的人——王端鹏。
王端鹏
初识王端鹏,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长相老态,留着胡茬,很难将这名有些木讷的年轻人与学神联系起来。
其实,在他刚考入大学之际,也是因此受到嘲笑。
然而,王端鹏却用实力证明,他的学神之路的成功。他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学神?成才之路又能给未来求学路上的无数家长和学子何种启迪呢?
努力与天份的结合
1987年,王端鹏在山东烟台一户普通的教师家庭出生。虽然在旁人看来,父母都是老师,是他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只有这些,是不足于获取成功的!
小时候,王端鹏并没有表现出超人的学习天赋,反而很普通。但是,他的父母仍然没有太在意。
图源网络
因为多年的教学经验,使他们明白,专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以贯之坚持不懈的努力往往比天赋更加重要。
因此,王端鹏的父母从小注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王端鹏读小学一年级开始,父母让他每天晚上都背诵一首古诗词,从最简单的五言绝句,到七言绝句,再到大篇的唐诗宋词。无论春夏秋冬,从不间断。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端鹏在父母的督促下,掌握的诗词越来越多,古文功底日益深厚。
图源网络
这为他以后高中时期的语文学习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后来,王端鹏回忆起这段时光,常常说:“若没有从小到大的这些积累,高考语文恐怕也考不了高分。”
除了古诗词以外,王端鹏的父母还特别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而学习结果反倒没有那么看重。
他们经常教育王端鹏:一定要自己多思考,要自己学会主动探索发现知识,而不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
这种学习理念即使放到现在,仍不过时,具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图源网络
正是在这种学习理念的指引下,王端鹏从小学开始就养成了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他并不满足于接受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现成的知识,课下经常反思知识的来源出处,以及推导过程。
一道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究竟在什么地方卡住了?通过这道题发现自己的知识还存在着哪些漏洞?这道题是否还有别的更简便的解法?
每次王端鹏的疑问,都让他的任教老师惊叹于他思维的敏捷和活跃。
图源网络
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和同学们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王端鹏一直深深记得父亲曾经告诉过他的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学习千万不能自己学自己的,一定要多与同学们交流,多听听他人的理解和看法,只有这样学习之路才会愈来愈宽阔。
因此,无论王端鹏的学习有多忙,但凡是有同学请教他问题,他都会耐心认真的予以解答。如果自己的能力也无法解答的,他们会一起去请教老师。
图源网络
相较于有些尖子生,因为害怕其他同学超过自己而故意装不懂,王端鹏从不敝帚自珍。他认为知识是思维碰撞的结晶,只有进行过充分的辩论才能获得真理。
同时,他在给同学们讲解难题的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自己也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意识到了识体系中的漏洞,从而查漏补缺进。
直到上了大学,王端鹏才知道原来自己给别人讲题这种形式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学名叫做“费曼学习法”,是由美国著名核物理专家费曼教授倡导并得以命名的。
图源网络
如果王端鹏仅仅是做到了这些,还不足以让他坐上高考状元的宝座。那么在其他方面他又有那些超乎常人的地方呢?
多点开花,力成全才
直到如今,当王端鹏与别人聊天时,最津津乐道的不是自己高考学习成绩的辉煌,而是鲜为人知的体育运动方面的精彩。
其实王端鹏从小并不爱运动,体育课也是能逃就逃,体育成绩更是全班倒数。
图源网络
王端鹏的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他他深深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为了能够逼儿子爱上体育运动,他们夫妇两个可谓是煞费苦心,但是苦于一直找不到突破口。
直到王端鹏上初中后,尽管其学习成绩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但是体育方面也是一如既往地差。
那天,他打开电视机时,正在播出职业马拉松比赛,便立马被吸引住了目光。
图源网络
小端鹏看着选手们一个个都英姿飒爽,奋力拼搏,便入了神。
王端鹏的父亲恰巧看到这一幕,便灵机一动:“鹏鹏,你看这些跑马拉松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帅不帅?”
王端鹏使劲的点了点头。
“你想不想试试啊,你也可以的。”王端鹏的父亲趁热打铁地说道。
图源网络
就这样,每天放学后,王端鹏的父亲都会陪着王端鹏在学校操场上跑步。从一开始的400米,到1000米,再到5公里,10公里……
一直到全马的距离。
整个初中三年,王端鹏在父亲的监督和鼓励下,竟然坚持了下来。通过跑马拉松,他不仅大大提高了体育成绩和自身的身体素质,更是培养了对于体育运动浓厚的兴趣。
图源网络
自此,王端鹏不仅坚持跑步,还努力尝试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打羽毛球,打网球,攀岩等等。
这些运动不仅强健着他的体魄,为他日后从容应付繁重的学习压力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了坚韧不拔、敢打敢拼的顽强品格。
这些优良的品格作为无价之宝将会让王端鹏终生受益。
除去运动方面,王端鹏在课外阅读方面也出类拔萃,广泛涉猎。
图源网络
他在父母的引导下,广泛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古今中外各个学科的广泛涉猎,不仅让王端鹏眼界大开,更让他的思维一直保持高度的敏锐性。
图源网络
而且,这些巨人的思想如同茫茫黑夜中的灯塔,让王端鹏能够以更加宽广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这些则是课本远远不能提供的。
在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王端鹏的广泛涉猎和兴趣终于有了回报。
在一次全国性的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王端鹏凭借着巧妙地解题思路和深厚的数学知识积淀脱颖而出,一举摘得金牌。
图源网络
而这块沉甸甸的金牌也为他日后夺取高考状元桂冠埋下了伏笔。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王端鹏可能不会想到,多年的积累和努力终将带给他丰厚的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属于他的高光时刻马上就要到来了。
史上最硬核的高考状元
2004年7月1日晚,王端鹏家中。
此刻距离山东省高考结束已经一个月,按照全省高考安排,晚上零点就可以查询高考分数了。
图源网络
在这决定人生命运的大考面前,没有人可以淡然处之。今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电脑前无数的考生及家长正在焦急的等待着。
王端鹏和他的父母都目不转睛地坐在电脑桌前。此刻他们三人都没有说话,屋子里安静的只能听见钟表的“滴答”声。
王端鹏因为紧张,拿着鼠标的右手都有些微微颤抖。
王父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放轻松鹏鹏。考试结果不重要,只要尽力了问心无愧就行。”
图源网络
王端鹏点了点头。此时“当”的一声,指针指向了12点。
早就已经按捺不住的王端鹏赶紧对照着准考证,在查询界面输入了自己的准考证号和姓名。第一次因为太紧张,竟然把名字都输错了!
登录进查询界面后,三个人都紧紧盯着屏幕上的查询结果,生怕漏掉一个字:
考生王端鹏,数学149分,理科综合300分,语文138分,英语142分,总分729分。
图源网络
短短的几行字,王端鹏和他的父母看了3遍,确认没有看错才罢休。
王端鹏此刻长长吁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而王母更是激动地抽泣了起来,这么多年含辛茹苦的培养和教育终于得到了回报,天可怜见!孩子的成功将是父母永远的骄傲!
第二天,学校班主任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在和王端鹏再一次确认分数后,班主任也激动万分。
图源网络
第三天,因为王端鹏的分数是他们学校今年高考的最高分,而且单科均为全校第一名!并且有可能是山东省今年的高考最高分!
王端鹏的母校烟台二中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向王端鹏送去了热烈真挚的祝贺,同时将王端鹏的成绩上报烟台市教体局。
烟台市教体局在核对最终分数时,得知王端鹏此前获得过奥赛金牌,可以在高考总分的基础上再加20分!所以王端鹏的高考总分将不再是729分,而是749分!
图源网络
当所有人知道这个分数时,都惊讶的合不拢嘴巴!要知道高考总分才750分,王端鹏总分却是749分,离满分只差一分!
这个分数使得王端鹏不仅成为了当年山东省理科当之无愧的高考状元,同时也是恢复高考以来山东省的高考最高分!
鲤跃龙门,雄鹰展翅。当年的小树苗如今已成参天巨树,奔跑的少年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图源网络
人们在赞美羡慕之余不禁好奇:未来王端鹏将会何去何从呢?他将会再次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呢?
绵绵游子意,拳拳报国心
2004年9月1日,经过慎重的考虑,王端鹏进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最高学府——清华大学。
在清华学习的日子里,王端鹏仍继续保持着以前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做笔记,积极回答问题,如饥似渴的吸收着大学的专业知识。
在天才如云的清华校园里,王端鹏表现的很低调。
图源网络
借用他父亲之前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在成功的那一刻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只有失败者才一直躺在功劳簿上生活。
在以优异的成绩结束清华本科阶段的学习后,王端鹏为了自身的更好成才,在父母及导师的建议下,顺利申请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
赴美留学不是为了贪图国外的安逸舒适,而是学成之后更好的回报祖国。
王端鹏心中一直以敬爱的周总理为榜样,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自己毕生的理想和价值追求。
图源网络
胸怀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正是因为王端鹏身怀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才能够虽身在国外但仍保持高度的自省自律,勤奋求学,***住了各种诱惑。
学成之时,更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美国大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祖国,投身科学研究工作,为我国的科技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而这一决定也自然得到了父母的极大支持。
图源网络
现在,王端鹏在中国科学院继续做着科学研究工作,虽然薪水没有国外高,但是他却很满足。
因为祖国提供给王端鹏如此好的施展抱负和理想的舞台,他定要兢兢业业,将一身所学回报国家,回报人民,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甘坐冷板凳,舍弃浮名与重利。
王端鹏
希望王端鹏在未来能为国家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希望日后涌现出更多的王端鹏,他们才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山东状元王端鹏,清华毕业后的举动为何让人钦佩?
他在就读于清华大学毕业后,明明可以选择出国留学他却选择了留在国内,一直以来怀有报国之心的王端鹏坚定的选择留在了国内发展,而且成为了中科院的一名普通研究员,毕业12年的时间,王端鹏也已经从一位青年人成为了中年人,但自己一直没有忘记初心,用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发展奉献着,这样的举动让人十分敬佩。
王端鹏他一直以来十分乐观,而且把乐观的态度传递给身边的同学和朋友。王端鹏一直以来兴趣广泛,他喜欢篮球、喜欢兵乒球等等,他对同班同学十分热心,自己成绩好,但一直以来不忘帮助一些学习成绩稍微差的学生,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和别人一起成长与成功,他觉得帮助别人一起进步很快乐,乐在其中。不仅如此,王端鹏还一直具有爱国之心,认为自己的所学可以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不在乎岗位的高低,而是更加侧重于实现人生的理想价值。他为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绩好而骄傲,反而当人家夸奖他的时候,自己坦言大家都很优秀,只是我的运气好了点罢了。
04年山东的高考理科第一名王端鹏,这样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他的品行,作风都让人敬佩,现在王端鹏他在中国科学院做高分子化学应用研究员,虽然这***的高考分数没有给他的工作带来什么很振奋人心的成就,但是他的故事却一直激励着一届又一届,我想如果当时他选择的是出国留学回归可能在工作上会更上一层楼,当然这样想不是说国外好,主要是学习他们的知识文化让自己提升。中国正因为有这样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才子才在那么短短几十年飞速发展。
他是高考749分神话,15年来记录无人能破,清华毕业后现怎样了?
很多学习和教育气氛浓厚的家庭,对于自己的小孩几乎是用考试的“分数”来决定家庭地位的。分数高想买啥买啥,想吃啥妈给你做。分数低了这个月的零花钱可能就没有了,只能喝西北风。这种思想的形成,受中国数千年科举制度的影响很重。这是在中国集体意识中无法抹除的一种情结,尤其是对考场上“英雄”的崇拜这件事上。
每次成绩出来,各省的高考状元便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这些人都是被全国各大名校争夺的宝贝疙瘩,甚至国外的一些世界顶级名校都纷纷的抛出了橄榄枝。当你还在为分数低而没有学校愿意招收伤透脑筋的时候,他们却因为考虑是去清华还是北大而头疼不已。你说气人不?
当然,高考虽然确确实实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高考却不能决定你的命运。未来的路还很长,机会在努力的人面前最终都会是平等的。今天要说的便是一位高考考出了749分神话的人,从清华毕业之后现如今怎样了呢?
如果有2004年的高考考生,一定对于“王端鹏”这个名字不会太陌生。哪一年满分是750分,他仅仅差一分就得了满分。就他的教育环境来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王端鹏出生于山东的一户普通家庭,父母也没有太多望子成龙的期盼。
只有一点不同,父母十分注重王端鹏注意力的培养。不让他三心二意,一次只让他做一件事。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学习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实际上在基础教育阶段,注意力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成绩的好坏。
从小学开始,王端鹏的成绩便一直的名列前茅。王端鹏曾以芝罘区第五名的成绩考入烟台二中实验班。在校期间曾获得“省三好学生”、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全国生物奥赛二等奖、全国化学奥赛三等奖等突出的成绩。
临近高考老师也是对于王端鹏寄予了厚望,但是令老师没有想到的是,2004年高考他的理科综合获得了满分300分的优秀成绩;数学仅失1分,成绩为149分;语文138分;英语142分,单科成绩均名列全校第一。
而且他还曾经获得过国家奥赛一等奖,所以总成绩上还可以加上20分。达到了749分,与当年的满分750分仅仅差了1分而已,成为了自恢复高考以来全省文化成绩最高分,最后被清华大学所录取。
进入清华后的王端鹏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他热爱钻研问题,有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呆在图书馆就能够待一下午。进入到了大学的王端鹏学习的兴趣更加的广泛,从理学、文学、甚至军事都有研习。据王端鹏的同学爆料,王端鹏从清华毕业之后进入了中科院工作,担任高分子化学应用研究员。真正成为了国家栋梁之才,“学习改变命运”在王端鹏身上无疑得到了最好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