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考赋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高考赋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考的赋分制是什么意思?
高考的赋分制是指,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都会得到一个总分,其中每科分数不低于0分,最高不超过750分。该分数由每一科的满分和实际得分相乘,然后再把所有科目的总分相加,从而得出最终的总分。每一科的满分是100分,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省份或地区有所不同。赋分制的目的是使高考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从而给出公平、公正的考试结果。
高考的赋分制是什么意思?
新高考规定,统考科目语、数、英按高考卷面分计入。而选考的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同时设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等级赋分。
等级赋分制简单来说,就是对考生的卷面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而后依据考生卷面成绩排名所在的等级区间,赋予其对应等级的分数。
前已经开始实行新高考的省份都在***用等级赋分制(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市在今年也出台了新高考改革制度,明确2020年起实行等级赋分。
下面我们以浙江省为例来介绍下等级赋分的折算方法:
考生各科成绩,以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一年两次),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以各科“必考题70分+加试题30分”卷面得分为依据,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
“等级赋分”就是作为一种相对性评价制度,等级赋分是根据某一考生在考生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来对其进行评价。 具体言之,浙江高考选考科目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共计分为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上海高考选考科目设立5等11级,每个等级分差也为3分,最低分为40分,满分70分。 基于浙江省传统重点高中的实证研究表明,选考物理的考生相对于未选考物理考生更倾向于不赞成等级赋分制;错位竞争、跨级赋分、选考科目两次考试制度设计的价值感知,以及限制与调整选考科目考试时间的反映意见,在等级赋分的学生认可度上均具有显著性影响。
新高考赋分具体怎么算?
新高考”3+1+2“模式分值计算: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制定的等级赋分方案五等级一分一档制度,是将考生的卷面成绩的原始分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所占比例约为15%,35%,35%,13%,2%,最低赋分为30分,最高100分。也就是说,考生即使交白卷,按照名次也有30分的成绩。
举例:
河北强基***提醒
赋分制度下想要取得高分就需要考生对自己的学科实力有较准确的评估,同时还需要了解各科目难度及选科人数等因素对赋分结果的影响,想要选择考生擅长的又能够被赋予高分的选科组合还需要考生家长们付出一番心思。
高考的赋分制是什么意思?
高考的赋分制是指在高考成绩统计中,***用根据考生所在省份、文理科、考试科目等因素进行加分的方式,来反映考生的实际成绩水平。
赋分制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高考成绩差异性,因为不同地区和考生所处环境不同,对于个人的学习成果有较大的影响。
例如,某些地区的教育***更加丰富,学生参与竞赛机会更多,那么这样的环境就会极大提升了学生的成绩;又比如,文科和理科的考试内容又有极大的差异,这也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影响。
因此,赋分制是为了更好的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推动高考公平性的一项制度安排。
新高考等级赋分的规则是什么?
1. 新高考等级赋分的规则是根据考生在高考中所获得的成绩,将其转化为等级分数,以便于高校招生录取。
2. 具体来说,等级分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础分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确定;二是加分项,包括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加分。
加分项的分值上限为100分。
3. 新高考等级赋分的规则旨在全面评价考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校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公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考赋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考赋分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