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考志愿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高考志愿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1年高考如何填报志愿?
一、选择学校要以成绩为划分线,切不可盲目填报。
我当年高考时候,填报志愿的时候每个志愿只能填报一所大学,而现在的填报方式则是可以复数填报。所以各位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把孩子准备报考的学校或是你所中意的学校的历年分数线以Excel表记录下来做比对,切不可“我觉得”。
二、选择学校区域要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北上广深”。
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肯定向往好的城市,不喜欢去偏远区域。但是,“北上广深”们的学校不一定都是名牌大学,所以家长们在孩子高考完后需要做的,就是以孩子的成绩和想学习的专业来划分,名牌大学最好,其次可以的话985、211是必选。不要以为偏远地区没有985、211,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仔细做好所选学校的比对,切不可头脑一热盲目选择。
三、选择专业,一定要调剂。
当你选择完学校后,就是该选择专业了。如果孩子们有喜欢的专业且成绩高于此学校历年分数线的话,大可不必为此操心。但如果出现高考成绩与喜欢的专业历年分数线持平或稍低的话,一定要再次进行分析比对,切不可“我觉得”。如果实在拿不定主意或是觉得悬的话,一定要以孩子喜欢的专业为蓝本,寻找类似的专业,并进行历年成绩比对。对了,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切记切记填报“可以调剂”,这样进入好的学府的几率会增加。
四、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把家长和孩子都觉得十拿九稳的学校放在第一位。
在填报志愿前,志愿填报网站会让家长和学生模拟志愿填报。不要觉得麻烦,一定要事先熟悉这个流程,防止正式填报时候因手忙脚乱出现错误。
网上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把有把握的学校放在第一位,不要把名校放在第一位。现在的高校的录取方式是阶梯式的,当这个学校这个系招的人满了的话,你的资料便会顺延到下一个你填报的学校。如果你填报第一志愿的时候填的不是自己有把握的学校的话,很可能你会与这个学校擦肩而过,最终抱憾终身。
五、填报完高考志愿后的注意事项。
填报完高考志愿后,不要以为万事大吉了,以下几点需注意:
1、需随时注意录取情况,一般各地招生网会告知那些学校在什么时候会出录取结果,到了那天一定要去网上确认你是否被录取。没有被录取的话一定要及时与家长和老师沟通,进行下一次的志愿填报。
2、被录取的话,一定要确认开学报到的时候你需要准备什么,包括但不限于学籍证明、准考证、录取通知书、所有费用等等。
3、如果录取学校离家近的话,最好在暑***期间去看下,好确认学校情况。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高考志愿的选择,说到底无非是三个方面的选择:城市,学校和专业。
具体的志愿填报千差万别,我也给不出具体的填报建议。我就说说这三者的选择优先顺序吧。我的建议是:城市>学校>专业。
- 城市
大城市往往经济发达,人口数量多,集中了大量优秀的工作机会、教育和医疗***,甚至连***文艺场所、设施,也比普通城市要多出许多倍。优秀的人只有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才能激发更大的能量。
所以,大学的首选因素是城市。在上大学期间,应该充分利用时间寻找机会,为自己将来毕业后留下来做好一切准备。
- 学校
和选择专业比起来,学校的选择更为重要。
我身边的朋友,大部分人现在正在从事的工作或正在进行的事业,和他大学时所学的专业关系并不太大。
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孩子只有18岁。对于一个刚刚成年,还没有踏入社会的孩子来说,往往很难说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的,更别说判断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和技能了。
举个例子,我之前所在的公司每年去高校招聘毕业生,不可能开一个“计算机专业”招聘会,让本市所有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都过来面试。我们只会选择去当地最好的学校里搞招聘会,接收各专业的学生的简历,通常并不会限制专业。
所以,一个好大学的普通专业,还是一个普通大学的“好”专业,该怎么选,你应该懂了吧?
- 专业
选专业的时候,我建议不要选太“操作层面”的专业。
所谓操作层面的专业,就是研究某个具体行业里面的具体方面。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变化特别快的,同时,也是特别容易过时的。
举个例子,我们当年考大学时,国际金融是最火的专业。我身边有许多学霸同学都选择了国际金融专业,想着毕业出来能够找个好工作。可是还没等他们毕业,国际金融就慢慢没落了。
那么应该选择什么专业呢?我的建议是:选择尽量底层的专业,比如数学。
所有的职业,都是这些底层能力的外显。虽然数学看上去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恰恰它也是最有用的。
高考填志愿,不仅是一所学校,一个专业的选择,它同时还是未来人生中***和网络的选择。
选择大城市和更底层基础性的学科,会让你未来成长的网络***更丰富。
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将学与考的最优结合,助力学子考入理想大学!
从英语科考场走出来,每个考生都有被解放了的感觉,终于结束了,三年的漫漫备考路,每个同学都很不容易,家长也更辛苦。但是高考结束并不是考大学漫漫征程的重点,还有一件大事要开始准备,那就是填报志愿。而估分就是填报志愿的前奏,每个考生都要认真对待。
有人会说,现在不都是知分填报志愿吗,何为还要强调估分,多此一举吧?并非如此!此时估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1、估分有助于确定将来志愿的基本范围
志愿填报被称为第二高考,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时间紧任务重,风险又非常大。从知晓分数到填报时间截止,也就72个小时左右。拿着分数,要在茫茫上千所学校中寻觅到最适合自己、最有可能被录取的院校以及专业,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多年参与志愿填报的高中教师,每一次都是在和时间赛跑,等填报完毕,很多考生和家长已经筋疲力尽,累到倒头就睡。而估分后根据成绩,再参照去年分数线 ,就可以大概划出志愿范围,减少了目标范围,工作量会减少很多。所以,估分很有必要,再一次提醒,高考后一星期,估分没有进行的同学,现在抓紧了,和填志愿有关系。
有备无患,到时不手忙脚乱。其实面对志愿填报这样一项复杂的工程,尽可能提前准备都不为过,作为家长,五月份就应该着手,因为对于所有家长,这都是一件非常陌生的工作,但又极其重要。为了三天的志愿填报,需要一两个月的认真学习。
在“志愿填报”四个字后面,藏着非常多的知识,仅仅各种概念,比如投档线、线差、大平行志愿、调剂等,就需要弄得清清楚楚。这还不包括收集大量的数据,全方位进行院校比较等。做好前期工作,到时候可以留出更多时间进行最后的筛选,填报准确率会大幅提高。
由此我要说,高考后估分没有用吗?完全不是,建议都尽快估分,有大用处。
2、估分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这些
以前是估分填报志愿,估分决定了填报的成败,至关重要;现在的估分也需要重视,而不能随便的对一下答案,得出一个数字。估分需要找到标准答案,一科一科、一题一题进行。估分前要充分回顾各科作答情况,尽可能回忆起详细答案。
接着,对照评分标准,参照模拟考时给分的规律,给每道题打分。选择题很容易,客观题有难度,需要慎重进行。最好是三次估分,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得出的分数比较客观,接近真实成绩。笔者在数年前帮某考生估分,语文估分和最终成绩只差一分,用的就是这样的方法流程。
估好分数,然后参照去年录取分数线,再结合今年试题难度等因素,就可以估出大致的录取分数线。参照预估的分数线,初步的志愿填报就开始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考志愿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考志愿填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