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考比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高考比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考按比例算分方法?
新高考政策赋分方式如下:教育部的规定是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的成绩以等级呈现。一般分为5个等级,由高到低为A、B、C、D、E,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占比重15%,B等级30%,C等级30% ,D、E等级共25% 。
1078万人高考,有多少人能上本科?
千万大军竞过高考独木桥,蔚为壮观。
从2007年起参加高考的人数突破1010万人,2008年1050万人,随后下降至1000万人以下,11年后的2019年参加高考人数突破1031万人,2020年继续攀升到1071万人,今年持续上升到1078万人,净增7万人。
从2007年开始高校录取比例也逐年上升,2016年本科录取比例为43.1%,2017年本科录取比例为44.3%,2018年本科录取比例为43.3%,2019年本科录取比例为44%,即使今年上升两个点,也不过46%,将会有603.68万与本科无缘。
心灵鸡汤“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无数的家长为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省吃俭用让孩子上各类的辅导班,孩子没有了快乐的同年,沉重的书包压垮了很多的学生,80%的学生早早地戴上眼镜;“一考定终生”让无数的家长希望得到的惊喜变成了失望。
其实文凭好比是火车票,985的软卧,211的硬卧,普通本科的硬座、专科的站票,火车到站都要从一个出口下车出站,走出站台,还有几个人在意你是卧铺还是站票?站一路也是历练,去日苦多,来日方长。
家长们放弃你们的攀比,一定要让孩子知道高考只是代表十二年寒窗苦读的成绩,并不代表孩子一生的成就,试卷不过是一张纸,未来才是一幅画,人生处处是考场,只要心中碧空如洗,明早太阳依旧升起,即使现在未能如愿以偿,上天也会自由安排,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学会用电脑指挥挖掘机炒菜更是成就。
先参考一下20年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率。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考人数在2007-2009年突破了一千万,进入了一个高峰。此后就开始慢慢回落,在2013年跌入一个小谷底后又缓慢增长,并于2019年再次突破一千万。
报考人数的数据基本上可以和相应的出生人数对应起来。
1987到1990年是我国的一波婴儿潮的巅峰,这批人恰好在2007年左右参加高考。
这也直接造成了近二十年里,最低的高考录取率。
我们可以看到,过了这个人口出生高峰之后,尽管高考人数又慢慢增加了,但因为扩招,录取率基本上维持在了75%左右。
但如果你仔细研究近年来各省的211,985录取率。
你就会发现,尽管扩招把录取率提高了,但211,985级别的录取率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如果你出生在河南这样的省份,985录取率就是百分之一点多,211就是百分之二点多。
即使你出生在天津这样的地区,这个数据也只是浮动到了百分之五点多,和百分之十二左右。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历通货膨胀,基本上在本科这一关,对211,985的影响很有限。
在这里不建议大家看一本录取率。
因为近十几年里,很多一本的新增录取名额,并不是由原来的老牌一本高校扩招而来的,而是由老牌二本院校“升级”而来的。
就是以前全国的一本高校是很少的,有的省份全省也只有三四个,但二本高校却有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在传统语境里,会有所谓的“好二本”“强二本”的说法。
因为过去确实有很多二本高校有很多很强的专业,并且这些学校的实际录取分数并不低,有些专业甚至比一本院校的录取分数还高。
但这些以前的老牌强二本,在近些年基本上都升级为一本院校了。
而且同时也有很多普通二本院校,也跟着升级为一本院校了。
这些院校的升级过程一般是,先设立一些按一本线招生的专业,然后逐步扩大一本专业的招生比例,最后升级为纯一本院校。
这样就直接导致“一本”这个概念基本作废了,因为一本太多了。
所以,即使国家不再提211,985这个说法了,但由于211,985永远不会再扩编了,因此211,985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即使985和211里都有一群垫底的院校,但识别出来这些院校非常简单。
因此,建议一些人在高考选择院校的时候,就算不看985的牌号,也要至少捞一个211。
双非院校里非常好的,其实是十分有限的,基本上集中在那几个专业优势非常明显的高校里。
所以,高考最重要的意义,我觉得有两个:
第一就是尽可能提升你本科院校的层次。
第二就是选个好专业。
不必过于关***个数据,要更关注你处在什么位置,你有多少选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考比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考比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